作为餐桌上主要调味料之一的大蒜价格一路看涨,“蒜你狠”卷土重来,近期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物价快速上涨,作为普通老百姓一个,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在疑惑难道通胀又回来了?
华尔街见闻上周曾列举通胀逼近的诸多例证,比如咖啡、玉米、豆油等农产品,各类有色及黑色工业金属的暴涨,比如中国9月CPI的大幅反弹。
而最新的证据是大蒜。如今,蒜头批发价已经飙升至26元/公斤,创六年新高。相比于肉蛋价格,大蒜对宏观经济变化更敏感,价格弹性更大,可视为一个经济先行指标,通常会先于CPI上涨。
本次大蒜价格上涨从2014年年中开始发酵,温和上涨至2016年初,之后开始加速,直到如今创出新高。如今CPI已经出现显著回暖,通胀预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不少分析师也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华创证券债券团队昨日表示,通货膨胀预期或全面升温:
今年以来,一度通货膨胀预期指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这和前期房地产价格的反弹是有很大的关系。本质上看,房价的快速上升确实也会导致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并最终通过传导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例如,房价涨-租金涨-服务业成本上涨这个路径。但是房价上升对CPI本身的影响较为有限,速度也较为缓慢。所以,今年以来通货膨胀预期指数的上升并没有带来CPI本身更快的上升,尽管从趋势上通货膨胀预期指数依然是通货膨胀水平的领先指标。
本人认为,“蒜你狠”地趋势可能预示着明年通胀水平出现超预期反弹。
近期已经出现“蒜你狠”的趋势。如果是这样,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就可能体现为全面价格的上升,因此,明年的通货膨胀水平可能有超预期反弹的风险。
不过,对于当前的通胀回升,海通证券姜超却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供需变化逃不开价格规律,通胀短升长降,2017年将重新回落。
指出,从结构上来看,PPI的回升几乎全部来自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生活资料价格从3月至今基本走平,对PPI的整体回升几乎无贡献。
而原油、煤炭、钢铁的上涨动力均来自短期内供需或供需预期的改善,涨幅难以持续。随着地产调控大幅加码,汽车减税即将到期,需求存在大幅回落的风险。届时,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顽疾将再度暴露。2017年工业品供需有望逆转,工业品价格以及通胀或重新回落。
货币政策拐点将至?
“指出,大蒜价格总是从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期开始上涨,暴涨过后总跟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收紧,持续提升基准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现象在06-07年和10-11年表现的非常明显。
基于通胀将短升长降的逻辑,本人认为货币政策短期内确实会收紧,但长期来看仍将保持宽松。
流动性短期趋紧,但长期流动性趋松。短期来看三方面因素制约着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第一,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防风险成为政策主基调;第二,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进,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断增大,稳定汇率动机增强;第三,低基数叠加PPI回升,导致4季度通胀存在反弹风险。综合来看,降准或继续延后,而逆回购期限的拉长意味着短期资金成本的上升,年底前资金或持续偏紧。但地产调控加码加剧经济下行风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