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桐認為交易始於修心,其次理念,再次策略,最後技巧.世人常反行之,故事倍功半者多矣!以下是諶桐從業5年的經驗,跟廣大投資者交流以下:
作為交易者,需要認識市場,更要了解自己;對於多數人而言,了解自己比認識市場更重要.面對市場,如果能用客觀的態度來解讀,一個普通的交易人就可以找到價格波動的趨勢並制定與之匹配的策略。可惜得是,我們難能客觀,情緒始終會左右我們的行為。交易時,我們的技巧常隨身心的失控而變形。當我們反省交易的錯誤時,會發現情緒是多麼的難以抗拒。應該恐懼時,我們在貪;應該貪婪時,我們又怕了;惱人的情形一再重現,情緒總被我們用錯地方。仔細推究,絕大多數的交易問題均源於身心。在市場和人之間,真正的難點永遠是人,最及時的操作建議和操作理念可和諶桐本人探討交流
諶桐說過,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交易者認識到了修心的重要性。畢竟,交易是對人性弱點設置的遊戲。一個交易人,若不能了解人性的弱點,不能重塑自己的交易心理,也就難於成為交易中的優勝者。對於如何重塑交易心理。我不想多言,也沒有必要多言。林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8小時的時間砍一棵樹,我就會花費6小時磨利自己的斧子。”在仔細閱讀本文後,諶桐會這樣對朋友們推薦“如果我要用小時的時間學習交易,我會花費6小時的時間重塑自己的心理。”
大多數投資人經曆的投資路程有三級:
一、入市:大行情賺到小錢,行情走反還賠大錢;
二、入市一段時間:大行情波動幅度大時賠大錢,小行情,賺小錢;
三、想通了之後:大行情賺大錢,小行情不賺不賠或小賺小賠。
有如王國維的人間辭話,投資人也必須曆經三種境界才能達到西天取經成功。
一、初入市時:有如初生之犢不畏虎,見到大行情立刻縱身跳入,也不管他是否創新高創新低,還有機會賺到錢;但不懂出場保命技巧,往往辛苦一陣結算下來,只賺到小錢;
二、入市一段時間之後的老鳥:畏首畏尾,猜頭猜尾,患得患失,追高賣低,進出繁雜,交易計劃交易目標拋諸腦後,且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此期間最痛苦,能不能修成正果,就看過得了過不了自己的“心魔”這一關。此段時期,輸多贏少。望盡天涯路,只差一口氣便幾近放棄。
三、頓悟之後:眾里尋他千百度,終於找到適合自我操作的“勝利之道”,此時不再亂進出,攻守有節,有規矩有章法諶桐一起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