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金融投資市場是一個有特別多似是而非和以訛傳訛的觀念流傳的地方。比如“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其實這句話只在市場處於頂部和底部的時候適用,如果在牛市和熊市的大趨勢中生搬硬套的話,恐怕爆倉一百回都有了。
今天點金聖手跟大家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心態。在投資群里或者朋友圈,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轉發做好投資需要修煉心態的文章,也不乏諸如天道、大道至簡、混沌之道等玄之又玄的概念。雖然很正確,但是說了跟沒說一樣,根本無法量化,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指導價值。
那心態對投資有沒有影響呢?肯定是有的。這方面最著名研究的便是由卡尼曼與特沃斯基在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論,卡尼曼籍此成果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景理論認為,與“人應該都是理性的”這一傳統的認知不同,現實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前景理論有三個基本原理,
(1)確定效應:大多數人在面對收益時是風險厭惡的;
(2)反射效應:大多數人在面對損失時是風險偏好的;
(3)損失規避:損失帶來的痛苦要大於同等收益帶來的幸福。
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賠則拖,賺則走”。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同時,不理性的心態還會驅使投資者做出很多錯誤的投資行為,幾乎每一個重大投資錯誤的背後都能看到不理性心態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良好的心態,規避人性中不理性的部分,確實對投資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與流行的說法不同,聞金認為,好的心態並不是修煉出來的,而是可以通過對兩個因素的改善來擁有的,這兩個因素就是盈虧比和交易系統的確定性。
首先來說說盈虧比。盈虧比,也叫損益比,是量化在投資過程中平均冒着多大的風險,來獲取多少收益的指標,它是由勝率、單次平均盈利和單次平均虧損這幾個變量決定的。這是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盈虧比大於1才是正期望的交易系統。只有盈虧比大於1,而且倉位控制得當,才有可能實現持續盈利。而且盈虧比不但決定投資的結果,還直接決定投資的心態。
在投資過程中,盈虧比對心態也是有決定性的影響的。比如,當一筆投資的潛在虧損完全可以承受時,人們普遍會比較理性的對待它。但是當一筆投資的潛在虧損大到不可承受時,比如滿倉甚至融資加杠杆以後,人們會非常容易變得不理性。所以,我們每次要建立一個頭寸,都要想清楚,如果頭寸建立起來以後,出現了最壞的情況,市場向着對我最不利的方向變化,能否承受這種潛在的損失。如果這種潛在的損失會讓我晚上睡不好覺,那就必須降低倉位,直到即使出現了最壞的狀況我也能安然入睡為止。除了倉位控制以外,還要通過交易系統的確定性來提高自己的盈虧比,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其次,交易系統的確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投資活動中,想要得到確定性的收益,必須有確定性的理論基礎。確定性的結果必須來自於確定性的原因,而不可能來自於不確定性的原因。
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遠比自然界要多,所以金融市場一直會有黑天鵝事件事件發生,所以靠過去的經驗歸納出來的投資方法無法得到確定性的結果。其實是不確定的,因為過去出現的頻率無法代表未來發生的概率。因為雖然基本面分析的經驗很豐富,但是未來的事情並沒有在過去發生過,這就是經驗歸納的死穴。經驗歸納法極有可能獲得暫時的成功,不是完全沒道理,只是沒有可靠性而已。
很多人給自己強加了一個假設,投資就是預測未來。如果未來不確定,則投資無意義。因為強烈的投資欲望,想要確定性的結果,就霸王硬上弓,反推未來應該是可以預測的。在這個前置命題下,用各種方法對過去進行分析,試圖找到聖杯——預測未來的方法,這不正是現在絕大多數投資者每天正在做的事情嗎?
當我們把投資決策的依據建立在一個不確定的基礎上時,是無法得到確定性的結果的。太多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方法都不具備可證偽性,不過是一堆圖表拚湊起來的高科技迷信罷了。
其實,短期的價格走勢是無法預測的。確定性並不來自於經驗老道,相反,經驗越老道越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世上並沒有股神這回事,有的只是風控、勝算和耐心。作為理性投資人,不要用感性的感受和經驗替代論證。真正的確定性來自於對未來的不預測和對經驗的不信任。
而一小部分最聰明的投資者,因為洞悉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奧義,提前布局了瑞郎看漲期權,在那二十多分鍾里獲得了匪夷所思的收益率。真正好的投資就是這樣,不需要證明什麼是對的,因為恐怕永遠無法完成,但證偽是件確定性很強的事情,我們只知道什麼肯定做不到就可以了。
所以,良好的心態對於做好投資是有幫助的,但是好心態並不能通過一些玄之又玄的方法修煉出來。通過提高投資活動的盈虧比和交易系統的確定性,可以幫助自己發揮理性的部分,規避不理性的部分,不但幫助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投資心態,還可以有效增加投資過程的可靠性和結果的確定性。點金聖手等着你指明方向。
筆者點金聖手對現貨原油及白銀、天然氣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投資是一個完整體系包括投資理念,投資心態,資金管理,風險控制,投資策略,操作手法與思路,追蹤市場動態、直擊全球熱點、剖析突發事件、每日行情解讀,敬請關注。交流微信cyj031817(長按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