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美联储加息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美联储加息对国际经济影响相当巨大。但在你觉得美联储加息事件已经很恐怖的时候,现在市场上面又出新的事件了,影响力度跟美联储加息事件相比可谓不相上下呀!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世人的关注,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俄罗斯正在取代美国和欧盟,成为新一代领袖者,在去年7月到今年6月,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2460万吨,几十年来第一次超越美国,并且这一势头将会持续保持,今年俄罗斯下麦出口量有可能超过欧盟。
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埃及,俄罗斯的下麦已经成功踢出美国,取为代之成为埃及的最大出口国,同时在尼日利、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找到立足点,在此同时俄罗斯也在想尽办法的扩大对中国的农副产量出口,争取在2017年对中国粮食出口增加到30到35万吨。在以后目标是70到100万吨。
俄罗斯农业崛起,可以追溯到土地改革、农业机械现代化,以及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为支持农业发展,俄政府可谓不遗余力,农业补贴覆盖化肥、燃料、农民贷款补贴多项领域,无论能源大国俄罗斯,还是科技强国日本和美国,均将农业视为关系国家生存命脉的核心领域,日本与美国就TPP协议讨价还价,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以防遭到他国冲击。作为地缘狭小、人口稠密的岛国,日本自然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倘若“饭碗”长期端在别人手里,稍有风吹草动,必然对社会经济造成深重损害,甚至不乏爆发饥荒的可能。
目前全球粮食还算充足,很少有人担心粮食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改变,强风暴、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过去百年一遇的粮食短缺情形,在未来可能变成三十年一遇。例如玉米、大豆、小麦及稻谷,这四种农作物全球产量大多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等少数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将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最大影响。
如果全球极端天气愈演愈烈,将对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产生怎样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资料显示,2003—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随着人口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2010年需求高于产量352万吨,而到了2015年这一缺口达到了2,000万吨。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将上升至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耕地面积从1991年开始逐渐减少,年均减少43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减少到0.08公顷,即人均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美国1/6,俄罗斯的1/10,另一端,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则呈扩张态势,每年国家及省份批准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均在20万公顷左右,直到2015年才下降到16万公顷。
更重要的,城乡二元化情形,让庞大青年群体放弃农业生产,涌向城市寻求生计。农村撂荒现象尤其严重。在很多农村80、90后群体看来,农业是利润微薄、繁杂的体力劳动,更是身份低微的象征,摆脱土地全面融入城市现代化生活,被视为成功人生的标志。这种“奋进向上”观念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当新一代农村群体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因此,加大农业补贴扶持和农村基建投入力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再流失,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转变新一代农村群体观念,是中国政府迫在眉睫的要务。只有让农业生产真正有利可图,才能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以应对全球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笔者是一名国际金融理财师,擅长投资规划,专注原油、白银的行情解析,趋势把握有一定的经验。用专业的视角解读财经界商业热点时事点评分析;送给读者轻松幽默财经资讯!
文/格格话金;更多资讯请百度【格格话金】获取。指导QQ:707891887 V信:gegehj520 实仓客户VIP喊单群:5136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