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投资者要小心俄罗斯方面发出的“友好”言论。尽管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示好,对达成减产协议表示支持,但这可能只是说说而已。而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这份协议也会缺乏实质意义。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上周意外发表利多油价的言论。普京上周一(10月10日)在伊斯坦布尔表示,俄罗斯愿意考虑冻产、甚至是减产。
但当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主席Igor Sechin在上周一稍晚被问及其是否可能限制产出时,他反问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俄罗斯石油公司生产全国40[%]的原油。
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生产商Lukoil的副主席Leonid Fedun上周二表示,他“丝毫不怀疑”会有冻产协议或者减产协议,他称:“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加入政府同意的行动中来。”
但周三普京再度转变态度,他在莫斯科说道,全球将会从原油产出冻结在当前水平受益,但考虑减产“早已没有什么意义”。
公平来说,俄罗斯一直倾向于冻结产出——当多年来投入到新油田的投资开始结出果实,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俄罗斯9月原油产出达到苏联解体以来最高的1110万桶/天,本月迄今原油产出早已又高了10万桶/天。
俄罗斯政府有很强的动力来解决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暴跌的问题,这已经令俄罗斯财政、本国货币卢布以及外汇储备造成严重打击。
但假如历史可以成为指引的话,OPEC不应对俄罗斯抱以太大希望。
在2002年时,OPEC同意将其原油产出削减150万桶/天,但非OPEC成员国必须减产50万桶/天。俄罗斯曾经承诺支持协议,并表态称将削减出口15万桶/天。
但结果正好相反。在2002年上半年,俄罗斯原油出口依然增加2[%],而产出年化增幅则达到8.4[%]。这可不是OPEC希望看到的所谓“支持”局面。
现在很难说为何这一次会有何不同。俄罗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不太可能在多年冻土的西西伯利亚关闭产出。在严冬时关闭油井将增加它们停止运转的风险,同时也令重启它们的代价过于昂贵。
总而言之,假如俄罗斯仅仅从口头上给予温暖的声援之词,而没有实际行动作出,则OPEC这一次可能又会失望而归。这一幕在2002年曾经上演,很难保证2016年不会重演一次。
韩楚沫: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实战经验,给大家帮助,让您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走在一条正确的航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