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人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抗击打能力!谁经得起打,谁就笑到最后。
可以说,富人是被打出来的,每个富人身上,都曾经伤痕累累。人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智力,而是精神,每个富人的奋斗史,都会证明这一点。而穷人要想成功,也要有挨打准备。要努力,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但是我现在要说说反过来,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人们常说,要顺应潮流,似乎顺潮流才是活路一条。而实际上,顺潮流者往往只能随波逐流,真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恰恰是反潮流的。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一条,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经济也难免有高峰和谷底的运行周期。一个潮流来了,搅起无数的泥沙和泡沫,看上去热闹,而实际上鱼龙混杂,风险极大。
股市上人人都知道高抛低吸,但指数越是走到高点,追买的人越多,为什么?就因为他们认为上升已经成为趋势,涨了还会再涨,他们认为这就是潮流。但每次被套得最惨的,总是那些在浪尖上入市的人,也就是顺应潮流的人,潮流一旦到了顶端,就该跌向深谷了,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转折,并不是每个追赶潮流的人都能看清。
事物都有一个孕育和发展的阶段,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上升的初期是最具潜力的,但却不为常人所认识,等到了鼎盛,到处沸沸扬扬的时候,形势也就该急转直下了。追赶潮流的人,往往是追到了这样的节骨眼上,等你好不容易站上浪尖,却是泡沫破裂一场空。
纵使形势没有这样惨烈,但随着参与的人增多,竞争加大,平均利润下降,后加入的人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说起来容易,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可能会把原因归结为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想持股十年,不是有病?!
其实,中国股市的毛病,并非只有中国才有,美国一样有“安然事件”,一样有“网络泡沫”,投资者一样套得很惨。做了一辈子股票的巴菲特,并不是随时都在买卖股票。最近十年直至“9·11”之前,美国股市走牛,一片莺歌燕舞,多少人大把大把地买,大把大把地赚,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以至于被一些人视为“过气股神”。然而,当一连串的打击把美国股市推入深渊,不少人血本无归时,巴菲特却以他的稳健投资避免了损失,在别人哭天喊地的时候,他还在稳稳当当赚钱。
生姜还是老的辣!
他说,这几年他几乎没有买进新股票,因为他还没有发现值得买的。以美国股票的数量和质量,挑出一两只值得买的股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他却偏偏选不出来,可见他的标准之高,眼光之毒。既然准备持有十年,就必须要有绝对把握,没有绝对把握,他宁可不做。
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决心。
现在都说人心浮躁,根本原因就是欲望太强烈,向往的东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70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诀。
温馨提示:由于近期原油沥青铜行情波动较大,在此不管你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可以与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交易方法和心态交流。如果你还在市场上孤军奋战,请及时添加微信:zjxw08,善用你的资本,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祝您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