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刚刚达成了2008年以来首个限产协议,OPEC成员国同意将产出目标设定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
但协议刚刚签完,成员国马上就又开始吵了起来。因为协议虽然达成,但并没有具体的限产减产实施机制、计划或细节,要等到今年11月OPEC技术性委员会(还未成立)研究后才能决定限产减产实施多久,以及如何分配减产任务。
而在OPEC技术委员会具体研究措施时,各国目前的产油量将是最重要的考量。所以当前产量越高、越接近于自身短期产能上限,对单个成员国而言越有利。虽然委员会还没成立,但伊拉克已经按捺不住站出来“喊冤”,称自己的产量被OPEC低估。
伊拉克“喊冤”的原因在于OPEC在评估成员国产量时,采用两套数据:一套数据来源于成员国的申报;另一套来源于第三方的估算。原因不言自明,成员国的自申报数据经常由于利益驱使被“扭曲”,因此第三方估算数据被视为更为可靠,更能反映成员国真实产出的数据。
而对比OPEC使用的两套数据发现,伊拉克的产量“误差”最大:自申报产量比第三方估算足足高出近30万桶/天。伊拉克石油部长Jabar Ali al-Luaibi称,第三方数据没有反映出伊拉克实际产能,我们一天能产470万桶。(第三方数据显示仅有440万桶)
伊拉克“喊冤”将直接带动其他国家加入新一轮的“争吵”,因为伊拉克的产量“高估”并非孤例:委内瑞拉(多22.4万桶/日)、科威特(多19.6万桶/日)和阿联酋(20.2万桶/日)的自估产量和第三方数据也有相当差距。更高的产量数据显然更有利于成员国将产量“限产”在更高水平。
此次协议将产出目标设定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目前OPEC的最高产量为3320万桶/日,减产幅度仅为20-70万桶/日。如果全部采用成员国更高的自估数据为基准,最终协议的实际净减产效果将为零,甚至为负。
本人对原油及现货铜、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微信/cf467221QQ1747905463。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