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丢失疆土五百万,与中国同称“亚洲病夫”,衰落理由极其相似
我们知道,中国有辉煌的历史,从隋朝重新统一开始,整整领先世界1000年。但到了明朝中期,中华帝国走向衰落,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遭到极大损害。尤其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列强将中国从八大强国中除名,由日本取代,中国人则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在当时的世界,有一个国家被称为“西亚病夫”,这个国家和中国相似,曾是世界强国,却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这个国家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与中国渊源颇深,高居统治地位的,是人口不占优势的土耳其人,又称为突厥人。土耳其本来是生活在中国北方辽阔平原的游牧民族,公元七世纪起,受到大唐帝国扩张的影响,一部分突厥人西迁,进入阿拉伯帝国,作为雇佣兵生存下来。
阿拉伯人衰落后,突厥人立刻反叛,建立了辉煌、影响深远的塞尔柱帝国,将突厥人的领土,从印度拓展到了达达尼尔海峡。
塞尔柱帝国分裂后,小亚细亚的一个苏丹奥斯曼宣告独立,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
公元1354年,土耳其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据点,一个世纪后,攻陷了君士坦丁坦,灭亡了绵延千年的东罗马帝国。
此后一个世纪,土耳其人如暴风般横扫欧亚非三大洲。马穆鲁克这个曾经挫败蒙古人的伊斯兰英雄国家,在新的入侵者面前,只抵抗了很短的时间,就不得不接受土耳其人的统治。
1526年,在 “立法者”苏莱曼一世率领下,奥斯曼帝国击败匈牙利、波希米亚、波兰。
三年后,为了争夺匈牙利的残余领土,苏莱曼一世与统治西班牙、奥地利诸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经过数十年的战争,查理五世最终承认了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统治,并支付了巨额赔偿。
帝国的扩张不仅仅在欧洲,败波斯,获得两河流域,接着沿红海南下,吞并了汉志等阿拉伯国家,垄断了东西方贸易。1538年更是击败了西班牙举世著名的舰队,夺取了阿尔及利亚,让地中海几乎成为内湖。
17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奥地利、俄罗斯诸国却更加强大。1683年,奥斯曼帝国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遭到惨败,从此丧失了在欧洲的进攻能力。
整个18世纪,帝国内部不满的塞而维亚人、阿拉伯人、希腊人,这些受统治的异民族纷纷叛乱,到19世纪,已经有不少民族赢得独立,而奥斯曼帝国也不再是200年前震怖欧洲的大帝国,面临着被列强的瓜分的危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共丢失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仅余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158795_1.html/ ]
远在东方的大清帝国,也经历了与奥斯曼帝国相似的历史进程,18世纪,帝国疆域达到鼎盛,皇帝兼任蒙古活佛、西藏活佛、回疆可汗,来统治西部、北部的庞大地域,但是,这些民族的反抗与日俱增,尤其是汉族的白莲教叛乱。这场战争直到19世纪才平定下去,给予帝国沉重打击,约有一亿人失去性命,受到削弱的帝国又招致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这两个庞大帝国,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妄自尊大。1756年,当法国使节向土耳其人告知,他们将与奥地利结为同盟时,得到的回应是:奥斯曼帝国对“一头猪与另一头猪的结盟”不感兴趣(《土耳其帝国概观》,伊顿著)。但事实上,法奥两大世仇的同盟,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东方的中华帝国,其无知与自大更甚于奥斯曼帝国。明朝时,中国只知道西方有个大西洋国(葡萄牙),后来随着殖民者的到来,才知道还有法国、荷兰、英国等国,但分辨不清西班牙与葡萄牙,认为法国、英国、瑞典这些欧洲列强都是荷兰的属国。并且要求他们以臣子之礼进贡,这一态度延续到了19世纪。当时作为日不落帝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其代表国王与政府的使节,仍然被乾隆皇帝要求:以臣子之礼拜见。
奥斯曼和中国对待西方的态度,在16世纪是可以理解的,在17世纪是能够勉强接受的,但18世纪以后,则是荒唐而又愚蠢的。
受到这种态度的影响,在西方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曾领先世界的奥斯曼帝国、中华帝国,却无法理解这种进步带来的时代变革,仍然因循守旧,最终在西方炫耀武力之际一败涂地。
但这种无知和妄自尊大,却不能怪罪于伊斯兰文明或者华夏文明,穆罕默德曾言:“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实质上,奥斯曼和中国辉煌成就,与其国内相对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这一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帝国内部,技术革新的动力源主要是利益驱动。土耳其人和中国人非常相似,曾在强有力的帝王统率下,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对外扩张,赢得了更多利益。但渐渐的,由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官僚和宫廷(宦官或皇族)之间的争权夺利而被削弱。
为了罗织党羽,这种堕落通常会加剧腐化,随之而来的是宫廷、官僚阶层权益的扩大,致使供养整个帝国的农民赋税增加,而腐化则使农业、商业所需要的水利、道路工程质量下滑,甚至被忽视。
于是,愈来愈贫困的人民不得不削减、降低消费品需求,使得民间的技术革新无利可图。宫廷和官僚阶级却能通过权力轻易的获得财富,致使创新欲望低下。明朝中后期,作为帝国主要财政来源的土地已经集中到极为惊人的地步,四川九成的耕地被皇族直接或间接控制,而他们却不用缴纳赋税。这一状况持续到农民叛乱,清军南下,他们杀光了明朝宗室,通过极为血腥的手段解决了土地兼并,但清王朝在以后的两个世纪里,又重蹈了朱明旧路。
因此,当天灾不可避免的到来时,饥饿的人民随即叛乱,迫使帝国增加赋税,导致了贫困的加剧,已征服的民族则试图从帝国独立,这一倾向又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涉而被加强,两大帝国纷纷出现了崩溃的征兆。
但是,似乎与常理相悖的是,西方开始设法阻止这一崩溃,其主要原因在于列强的相互制衡,与西方的贸易为帝国的革新提供了必要资金,大量廉价的欧洲商品则使一部分民众免于挨饿,帝国财务越来越依靠贸易,而非土地税。
奥地利曾与土耳其敌对了200多年,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逼迫俄罗斯撤离多瑙河流域。不久后又与英国、法国组建了反俄同盟,出兵干涉,联军大败俄国军队,使俄罗斯人遭受了18世纪后,最耻辱的一场失利。
位置较远的中华帝国也经历过相似的过程,甲午战败,俄、英、法共同干涉日本,迫使日本将辽东、山东归还中国。1900年,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又遭到列强反对,被迫将一部分军队撤离。1904年,日本战胜俄国后,又迫使俄国将东北归还中国。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土耳其人,还是满族人,都在试图加强帝国,使其现代化。但他们并非所在国家的主体民族,改革将使他们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加强阿拉伯人、汉人等民族的政治地位。同时,又由于外来势力、内部宗教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这些努力收效甚微,甚至被迫废除,继而在外部更强的威胁下重新启动。
正是这种种因素相结合,加之宫廷、官僚阶层将腐化从土地转向能获得更多利益的工厂,两大帝国的财务再次发生危机,革新无一例外的走向失败,最终帝国在外来入侵和内部矛盾的双重压力下,相继崩溃瓦解。
笔者是个军事迷,同时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定研究;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经济及军事自然成型已是必然,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经济投资者们一段话,未来的投资是一种趋势,而短期试水则是赌博,赌博与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方法和计划,盲目跟风的投资好比拿*上战场没带*一般,只有听天由命的份。
【欢迎订阅】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笔者微信:ATM6620,QQ1968181284
集体智慧,倾力打造,每日分享市场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