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22日,由日本大企业高层组成的大规模访华团在与中国商务部座谈会时,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设立接访窗口,统一处理日企撤出中国市场的相关事宜。9月23日,日本民间组织“言论NPO”与中国零点公司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发表了两家机构共同实施的年度舆论调查结果,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继续下滑,超过90[%]的日本国民表示“对中国没好感”。
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海警船和战斗机经常进入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钓鱼岛附近的领海领空,这个比例占到64[%]。第二个原因,是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采取的一些行动总是让人感觉到一种霸道,这个比例占到51[%]。第三个原因,是认为中国在能源开发问题上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实行自我中心主义,这个比例占到49[%]。第四个原因,是认为中国不遵守国际行为规则,这个比例占到48[%]。
对于广大爱国同胞、抗日群众来说,当然是值得奔走相告的大喜讯!意味着中国新时代抗日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也是叫喊“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回钓鱼岛”的一代人最快乐的时刻!
然而,这样的景况,对于主政者来说,对于财经企业界来说,却是忧心重重!尽管中国制造看上去风光无限,但与日本制造比起来,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日本国民对中国态度的改变,将使得日本右翼政府修改和平宪法变得轻轻松松,从而加速日本参与美国围堵中国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长期受到西方的封锁和外交孤立,只有日本频频向中国示好,日本也是较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发达国家。40多年前,日本政客突破国内外各种阻力和历史恩怨,在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握手言和,拉开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帷幕。1989年北京再次陷入西方孤立时,发达国家中又是日本第一个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且突破性促成了日本天皇访问中国,这是日本天皇第一次被允许访问他曾下令侵占过的国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日友好关系一直如火如荼,日本是工业大国中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总额超过2500亿人民币,这些援助资金相当于今天至少5万亿人民币,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货币总量不到2000亿元!这些援助资金和350多亿美元的日本协力贷款,主要用于中国环保、人才培养以及早期的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也不象西方发达国家,常常利用中国的人权、民主以及政治制度大做文章,日本政客并不关注中国的人权、民主以及政治制度,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务实外交路线。近年来中日关系变得紧张,在许多日本人看来,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正追赶日本甚至可以与日本正面竞争,中国不再需要日本。而许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与中国有世代之仇,中国强大之日,就是报仇之时,因而反日情绪很容易被舆论挑动起来。
回顾中日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交往史,不难发现一个定式:每当中日官方关系趋冷的时候,中日民间关系就显得相对活跃,从中起到了抑制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中日两国交往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波折,今天人们谈得比较多的中日关系“经热政冷”问题,在一段时间确实存在。而中日民间交往,抑制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使中日经济“热度不减”,也不断为政治上的“冷”加温。
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国领导人就长期着眼于争取日本支持。中方在不能官方建交时便搞“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终于促成1972年的邦交恢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主要来自日本。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日进入了“政冷经热”的阶段,日本各大厂商纷纷把生产基地转到中国,以致其国内出现“日本产业空壳化”的趋势。
周恩来生前曾多次强调,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邓小平、*生前曾明确提出中日两国要以和为贵。1984年,邓小平说:中日两国要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更加直截了当的指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达人大观,放眼长远。
至于钓鱼岛领土争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前人已给后人提供了务实的思路。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即表示“搁置争议”,周恩来还说,现在台湾倒是有一些人挑动钓鱼岛问题,我们不要去理它,我们要把它放在一边,我们不谈钓鱼岛问题。1978年,邓小平明确继承了这一方针,邓小平在日本说,把钓鱼岛问题搁置起来,为的是不让钓鱼岛问题成为妨碍两国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1982年,邓小平重申把领土争端放在一边,解决的办法是两边各让一步,不要妨碍我们做其他事情,还有很多其他事情都可以做。
被爱国者痛斥的小日本,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日本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正在走向老龄化,但拥有7000座岛屿,近2亿人口的日本绝不是一个没有创造力,正在衰竭没落或一无所有的国家。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经历过日本占领新加坡、日本在二战中的毁灭以及不屈不挠重新取得辉煌的时期。李光耀生前认为,不把日本当回事是“愚蠢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引领全世界,但在之后的20年,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但日本并没有陷入真正意义上的衰落。
自2002年以来,日本人均收入增长高于美国和英国;即便在经济衰退最严重的年份,失业率也从未高于5.5%,2012年底的失业率为4.1%;社会凝聚力依然强大;通过巨额海外投资,日本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面向全球。日本目前仍然以相当大的优势,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从平均水平讲,日本国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国公民的8倍。笔者认为国人不要太吹嘘中国强大,也不要奚落日本衰退,要深刻认清自己,脚踏实地的发展壮大才是目前重要的。本人对现货原油、沥青、铜、白银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文/点金圣手
更多策略关注:cyj03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