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正式加入SDR之前,中国央行已经连续挫败了沽空人民币的企图。虽然市场认为“十一”正式加入后汇率维稳或减弱,但是线索表明中国央行依然还会主动出击,以促成双向波动的合理预期。
国际资本一直虎视眈眈地试图沽空人民,但是已经连续多次被中国人民银行击退,很多交易员认为是中国央行在G20和人民币加入SDR之前大力维稳,之后力度或有所松弛。然而一切迹象表明,中国央行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还会继续打汇率保卫战。
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9月初,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原本打算趁9月美元加息预期升温之际,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击穿6.70心理防线,引发更大的人民币沽空潮。但香港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23.68[%],市场分析认为可能与央行的主动干预有关。国际投机资本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沽空人民币的高融资成本,不得不知难而退。同时,一家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认为:“这仅仅是央行一系列组合拳的一个步骤。”
从8月运行结售汇逆差环比下降70[%],到放宽人民币合格投资者(RQFII机构)投资额度审批流程,这显示出中国央行正针对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的流动性变化加强监管。巴克莱资本分析师MichaelGapen指出:“中国央行更希望人民币再加入SDR后,能更多呈现双向波动走势,吸引更多国际投资机构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
尽管中国央行在人民币加入SDR前夕成功遏制了一轮沽空浪潮,但央行与国际投机资本间的博弈并未终结。CapitalEconomics经济学家JulianEvans-Pritchard近期发布报告指出:“在加入SDR后,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高。”他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央行稳定汇率的力度或将减弱,可能形成沽空人民币套利的操作窗口;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能以更低融资成本拆入大量离岸人民币,作为沽空筹码。
不过,中国央行对此提早采取了应对措施。9月5日,中国央行和外汇局调整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监管措施,将对单家人民币合格投资者(RQFII机构)投资额度实行备案或审批管理,旨在放宽RQFII机构的额度管理。
此举一方面通过扩大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规模,提高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配置人民币的比例;另一方面,央行多了一项调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规模的措施,若大量离岸人民币通过RQFII机构回流境内,势必抬高离岸市场人民币的融资成本。有外汇交易员指出:相比此前央行的被动应对,近期更多采取先发制人的做法。”
在多位经济学家看来,由于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升温,人民币即便加入SDR,也未必能改变人民币看跌预期。中国央行要扭转这一市场预期,必须双管齐下:短期而言,需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设定一个明确的波动区间,一旦汇率触及区间底部即采取干预措施,让市场看到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决心;中长期而言,中国经济通过货币、财政、结构性改革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交易员表示:“央行已采取应对措施遏制外汇储备降速,此前沽空人民币的基础不在。”
笔者点金圣手对现货原油及白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手法与思路,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交流微信cyj03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