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海外探客”看到一條比較有意思的新聞,俄羅斯宣布將與巴基斯坦舉行聯合軍演。說是演習,其實類似於聯誼,因為人數不多,俄方只出了70人,一架伊爾-76運輸機就能裝下。地點貌似也經過精心選擇,在靠近克什米爾的東旁遮普省,而巴基斯坦方面早在年初就發表了一個比較有彈性的聲明:俄巴雙方有興趣加深軍事外交關系。是的,軍事在外交之前,也可以說軍事和外交一體。而隨着局勢的發展,此次演習終於脫離紙面,來到現實,而且是在距離印控克什米爾邊境哨所18人遇襲身亡不到10天的節點。即使再沒有想象力,也能猜到針對誰。
印度吃了虧,長期以來支持印度的“老大哥”俄羅斯不是應該出來安慰安慰小弟嗎?為何反而去為巴基斯坦撐場面?在30年前,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擔心蘇聯會一路南下的巴基斯坦此時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開始援助阿富汗抵抗組織,巴基斯坦軍方直接參與組織、支援以及“指導”阿富汗抵抗者,培訓他們掌握戰鬥技巧,很多阿富汗遊擊隊都與巴基斯坦有着密切聯系。到了1981年,蘇聯開始對巴基斯坦的行為不滿,蘇聯戰鬥機和直升機開始沿巴基斯坦到阿富汗的邊境巡邏,並且很快就開始轟炸巴方境內的難民營,只因為蘇聯認為這些難民營被阿富汗境內的遊擊隊用來進行補給和訓練,而巴方也在這里為抵抗運動招募新兵。事實的確如此,但蘇聯的行為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入侵。因此蘇聯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不僅降入冰點,雙方還劍拔弩張,成為敵國。
此時幫助巴基斯坦的是美國。面對蘇聯對阿富汗遊擊隊和反抗者組織的瘋狂剿殺,美國拿出了看家底的F-16戰機提供給巴基斯坦,這28架F-16A和12架F-16B接替了已經過時的殲-6,承擔起捍衛巴基斯坦領空的使命,多次擊落擊傷蘇聯和阿富汗政府軍的戰機。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在缺乏空中保護下,被阿富汗遊擊隊的“毒刺”*打得狼狽不堪,而這些*也是通過巴基斯坦運入阿富汗境內。1989年,蘇聯黯然撤出阿富汗。如果沒有巴基斯坦,蘇聯極可能消滅阿富汗抵抗者組織。這是蘇聯心中的痛。
不過,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台,敵人和朋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雙方各有所需時,隨時可以變換角色。如今的巴基斯坦與俄羅斯就是這樣。探客認為,巴基斯坦需要擴大朋友圈,給印度施壓,甚至可能獲得俄羅斯的武器,而俄羅斯接近巴基斯坦只有一個目的:逼迫印度繼續繳納“保護費”。
長期以來,印度都是蘇聯和俄羅斯武器的“地盤”,印度陸海空軍70[%]以上武器裝備為俄制或蘇制。2014年俄羅斯還向印度提供價值47億美元的武器,2013年則為47.8億美元。迄今為止印度已經向俄羅斯進口了總價值10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已成俄羅斯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與此同時,印度的鈔票也養活了俄羅斯的軍事工業,自蘇聯解體以來,很多俄羅斯的軍工企業是在印度訂單的幫助下才得以存活。不過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軍工合作基本呈現一邊倒,即俄羅斯獲利良多,而印度卻成為笑料。
譬如印度著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就是當初俄方扔出的“餡餅”,口口聲聲說船白送,不要一分錢,只要改裝費9.74億美元,印度上鉤後,先花5.3億美元為該艦購買了16架米格-29K和米格-29KUB艦載戰鬥機,後來改裝費漲到23.5億美元,印度生氣了,但俄羅斯人一句“你不要我就編入本國艦隊”,讓印度人乖乖掏錢,不僅如此,俄羅斯人又在艦載機上坑了印度15億美金。
印度是有尊嚴的,尼赫魯說過,印度是不能當二流角色的。眼見大國紛紛研制五代機,印度又紅了眼,上了俄國人的賊船,共同研制第五代殲擊機。印度的雄心壯誌是,生產200架兩座飛機和50架單座飛機來替換米格-29和米格-27,而且大部分在國內生產,引進技術以及核心源代碼。可俄國人在圈完錢之後,有故伎重演,不僅不提供技術,連交貨日期也一拖再拖,目前飛行試驗仍在進行,服役依舊遙遙無期。印度在投入大筆金錢之後,發現自己交的不僅僅是學費,而且還是保護費,只能保證自己進口的戰機在指標上比鄰國的先進而已。
這幾筆生意,都是俄羅斯人用印度的錢培養了本國的人才,將蘇聯解體後崩潰的國防工業重新整合,而印度依舊沒有獨立研發能力,只能買蛋,不會養雞。深深體會到俄羅斯人不靠譜的印度人深感被愚弄,同時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美國也在印度耳邊吹風,內容不外乎“俄羅斯太黑,買我的武器多好”,於是印度動了左右逢源的心思。2010年美國解除了針對印度的高技術出口限令。2013年從美國進口了19億美元的裝備,成為美國武器最大的外國買家。印度還曾經以全球最高價從進口美國10架C-17戰略運輸機,一架5.8億美元。什麼俄羅斯的伊爾-76早就不放在眼里。不僅如此,美制C-130運輸機、P-8I反潛機、AH-64D武裝直升機、CH-47F“支奴幹”直升機、M777輕型榴彈炮、UGM-84L“魚叉Ⅱ”反艦*、MK-54輕型*等,都源源不斷進入印度軍火庫。俄羅斯看在眼里,饞在心里。一塊肥肉,就這麼溜走。
探客認為,軍售是一個很曖昧的事,意味着兩國兩軍之間的關系非比尋常。當年卡紮菲婉拒了法國的陣風戰機,選擇了俄羅斯的蘇-30戰機作為空軍主力裝備,轉年“陣風”就出現在利比亞的天空中,淩虐卡紮菲的軍隊,一代雄獅,就此倒台喪命。而印度轉而開始大手筆購買美制武器,在俄羅斯看來,不啻為“背叛”。背叛就要付出代價。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遠離曾經的盟友巴基斯坦,而將重心放在印度身上,企圖籠絡印度共同幹點大事。為此,美國不食言,叫停向巴基斯坦出口8架F-16戰機的計劃,來取悅印度。巴基斯坦也感到了被背叛的滋味,因此與俄羅斯可謂同病相憐,以往的仇怨暫時放在一邊,為了共同利益先攜手。
年初巴基斯坦的謹慎聲明,還建立在俄羅斯不願徹底得罪印度的心理基礎上,而隨後印度明顯傾向購買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先進戰機的態度,徹底激怒了俄國人。印度雖然沒有選擇美國的F-16N,卻決定出資80億歐元購買法國36架陣風戰機。如此以來,恐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的戰機都無法進入印度市場。而在俄羅斯眼里,這80億歐元應該是裝在自己兜里的。在西方聯合起來封鎖制裁俄羅斯的今天,印度成功地證明了自己靠不住,俄羅斯之怒也在情理之中。探客很關心的是,如果發現西方國家更黑更狠,印度該怎麼回頭與俄羅斯合好?說一句“大哥,我錯了”就能擺平?
更多原油、白銀、瀝青期貨資訊討論,請關注個人微信:jjzd555 集體智慧,傾力打造,每日分享市場資訊,行情走勢分析,交易策略指導。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