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6日(周一),国际能源论坛将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OPEC成员国与俄罗斯将在论坛会议间隙进行非正式会谈,本次会议备受投资者关注。就目前来看,OPEC会议的召开结果只会是以下四种:
1、冻产协议完成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假如将产油量冻结在今年7月的水平,就意味着OPEC国家的日均产量为3340万桶,大致满足OPEC今年第四季度的需求,但如果赦免某些OPEC成员国,允许他们不冻产,供应过剩的局面可能持续更久。IEA还预计,今年剩余几个月,俄罗斯会将产量保持不变,直到明年也会如此。而目前冻产协议完成的困难点就在于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国家,它们这些国家本身由于内部原因和国际制裁已经保持了较低的生产水平,继续冻产可能会对他们的原油市场造成极为不利的情况。
2、部分国家冻产
上方也已经说过,伊朗,伊拉克等国家本身生产水平已经保持在了较低的水平,所以有可能他们会向OPEC组织申请不参与冻产协议。伊朗目前原油产出为380万桶/日,要达到制裁前水平,Ghamsari称日均产量要“略微”超过400万桶,这个目标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才能实现。IEA预计,在这种部分国家豁免的情形下,到明年OPEC国家理论上日均产油可达3620万桶,比IEA估算的明年OPEC原油需求多约270万桶,过剩供应量高于油价跌逾三分之一的去年。之所以说这种状况基本不可能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如果只解除部分国家的冻产协议,最终结果可能会与冻产协议的目的背道而驰,油价会不涨反跌;其次是,由于重要的石油输出大国沙特曾与伊朗进行博弈,声明沙特能否冻产成功取决于伊朗的态度。所以这样的结果,基本不会实现。
3、原油减产
OPEC曾经试过克服内部分歧并达成激进措施,最为人知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共同削减产量。但卫文鹏认为,减产是这次会议最不可能出现的结局。万一真能就减产达成一致,那将对市场产生迄今为止最大的影响,油价会大涨。但从市场角度来讲,冻产目前都有国家不同意,何况减产。没有一个国家会为了高油价,牺牲自己原本的石油市场。
4、没有具体协议结果
文鹏认为,目前来说,没有结果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自2014年11月峰会出乎市场意料决定不减产以来,OPEC一直未达成限产的一致。今年1月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关口,创2003年以来新低。就在本周一,沙特与俄罗斯可能达成冻产协议的消息推动油价一度大涨近6[%]逼近每桶50美元,但最终两国声明未提及稳定油价的具体措施,市场期望落空,油价回吐当日多数涨幅。这都足够可以看出来每个国家的策略,秉持以低价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身市场份额。这不是尔虞我诈,这只是市场规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利益去维护,而每两个石油国家之间又是市场上最为直接的竞争者,他们怎么可能达成损害自己市场的协议。
长达两天的OPEC会议备受大家的关注,不管这次会议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对油价有一定的冲击,大家要做好诱多或者诱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