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经
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朋友??所以每一个人都没理由主宰自己的死活,因为你不只属于你自己。
经济市场——
2013年初,由于习大大的一个批示,当时工信部、发改委、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产能过剩的政策,当时随联合调研组前后跑了一个月,去了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光伏等行业进行了大体的了解,分享如下:
一、当我们谈论产能过剩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产能过剩年年喊,自从这个概念90年代初提出后,每隔一两年就要拿出来炒一遍,四万亿后频率已经到了月月炒的频率了。
想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三个问题:
一是产能不等于产量。
产能的过剩会导致产量的过剩,但产量的过剩并不直接推断出产能过剩,用时髦的词来说,产能过剩是供给端因素,而产量过剩还可能糅合需求端因素,媒体上用来佐证产能过剩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产量过剩;
二是产能过剩的标准怎么衡量?
大伙都知道,产能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有检修维护,发电厂90[%]的产能利用率和化工企业70[%]的产能利用率可能都是正常范围,而长三角的纺织厂在景气的时候,产能利用率能达到95[%],所以说标准很难定义;
三是产能过剩一定就是不好的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最优的状态是供需平衡,供需平衡的前提是供给弹性要好,弹性好则对应着一部分产能必然闲置,这样在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供给才能实时满足。
从当年的调研过程看,许多人,包括政府官员、银行高管、企业老板乃至发改委、工信部的决策人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由此可知问题的解决为什么难上加难了。
二、产能过剩解决起来为什么这么难?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按重要顺序排列:
一是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导向。
多年来惟GDP导向的结果下,谁能产生GDP谁就是市长的座上宾,土地、环保、信贷、税收等手续地方政府会一路绿灯,市长巴不得今天招商过来一个项目,明天就能签意向,年内就能开工,明年就能投产;全国都在这种思路下,能不过剩吗?
二是行政审批的随意和不公开。
发改委的那位匿名领导也说了,审批只能管得住守法的管不住不守法的,但现实可能更严重,朝令夕改和暗箱操作式的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逼良为娼,能管得住的到最后只是国企,因为他们的领导把帽子看的比票子重要,而民企压根不管有没有审批,先投产运营再说,地方政府早就被摆平了,上级来追查最后也大多是罚款整改补充手续完事。河北的小钢厂、山东河南的小水泥等都是这种模式。
这种”事后追认“式的审批监管也起了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先把孩子生出来,你难道能杀了不成?“现在大到核电站,小到路边房的改建都先造成既定事实,再由”审批部门“来追认。
上面说是个案层面,如果扩大的行业层面的话,历次治理过剩产能都会听到一个词:新老划断。人为设置一个时间点,在此之前的就合法,之后的就是限制,造成了一旦某个行业赚钱,大伙纷纷卯足劲大干快上,赚不赚钱是以后的事,就怕晚上一步,政策窗口就关闭,沧州的玻璃行业就是这么干的。
再澄清一个概念,媒体上经常提”未批先建“这四个字,但有没有人追问过:通过审批的标准是什么?拿发改委来说,有同意立项的批复,有对可研的批复,”路条“听说过没?这个标准可能连审批人自己都说不清楚,所以“未批先建“严格的讲是个伪命题。
三是当前特殊的市场规律。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一个直观的经验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只要挺过产业的冬天,将来肯定能赚大钱,如果敢在冬天的时候扩大生产,一旦赌对了,后面的日子就是风口上的猪。而”冬天“什么时候过去主要取决于政策而不是市场,赌的成分就更大了一些。所以会出现许多奇怪的现象,企业的老板在不景气时宁可欠高利贷给工人放假停产,也不愿意将企业转手,更别说破产清算,客观上抑制了过剩产能的退出。
行情分析
原油的行情暂时陷入了一个瓶颈,大家看的出来昨晚的EIA数据其实行情走的并不是太大,也就一美元的波动,尤其是目前原油的价格已经接近了日线120日均线的压力位45.76,原油目前依旧是多头占据主动,今天的操作,大家先以回调做多为主,而且日线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有形成金叉的趋势,这个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果金叉形成,那么多头或将持续冲高,不管怎么样,在行情跌破支撑位44.50之前,先回调做多
操作策略
策略一回调300附近做多,止损293,目标301-305
策略二304附近做空,止损307,目标301-299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目前指导原油及白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如果你对现*货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可以关注本人。
文/天意解盘 投资微信:SOS9418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