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頂或雙底反轉形態較三重頂或底更為多見,其出現頻率僅次於頭肩形態,經常被稱為“M頭”或“W底”。這類形態的最終完成,都是由股價對頸線支撐或阻力形成突破來完成的,並由反抽來完成確認的過程,但雙頂形態中,股價放量突破中間低點的支撐,市場的上升推動力量就已消耗殆盡,出現反撲現象的可能較小,而無量破位則經常伴有反撲現象。
在實際走勢中,大多是沒有反抽確認的,但雙底形態完成時的成交量必須顯著放大,否則有效性便值得懷疑,盡管不久也會出現回抽確認。至於量度幅度的測算,其方法則是量出由低點至高點連線的最寬(垂直)距離,從形態完成即突破形態中間的高、低點處或穿越頸線位處起算,這就是形態的最小運動幅度。(如有願意交流或咨詢者,可加企鵝******。驗證碼:廖凱鑫,無驗證碼不能通過群驗證。)
識別形態的技巧
1、底與頂的比較無論是雙頂還是雙底,第二個頂或底時的成交量都較小,而頂與底的區別主要是雙頂的第二個峰較為活躍,且其輪廓幾乎與第一個頂同樣陡峭銳利並往往會略超過第一個頂點(3%以內),第二個底通常相當沉緩且易於圓滑,它較一般圓形廣闊,完成時間也較頂部的長一些。
2、判斷形態的規模時間與回撤幅度是影響規模的兩大因素,其中前者更為關鍵。在絕大多數真實的形態中,兩個峰值或谷值的時間間隔應是兩個月或三個月或更長,通常不會少於一個月或四周;如果兩個峰值或谷值出現在同一價位,但時間間隔太近且兩者之間僅有一個細小回撤(如8%以內)需了解更多詳細體驗喊單技術及正式簽約開戶的客戶請##廖凱鑫。(如有願意交流或咨詢者,可加企鵝******。驗證碼:廖凱鑫,無驗證碼不能通過群驗證。)
3、注意形態的異化在雙頂與雙底形態中,投資者經常會碰到一些陷阱,如雙底或雙頂的向下假突破和向上假突破等,使兩者像變戲法一樣來回轉換,而在實際的個股走勢中找出標準的形態並非易事,主要是因為個股假突破的幅度常在5%左右,或者說,只有超過了3%這一公認的尺度,才有可能真正達到制造陷阱的目的。
4、趨勢線較頸線位更重要頸線的傾斜程度較為重要,雙底的頸線通常略微下傾,而雙頂頸線一般是上傾的,否則,股價運動的力度很可能因多空雙方的能量損耗較大而減弱,這一特點更適用於頭肩形、三重頂或底等形態。嚴格的講,雙頂或底形態根本就不存在頸線,需了解更多詳細體驗喊單技術及正式簽約開戶的客戶請進交流##XXXX,找XXX老師因為中間只存在一個極端谷值或峰值,也就是說,此前的趨勢線更具分析價值,通道技術也就更具實戰意義。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轉載請注明——廖凱鑫.成功的投資=嚴格的心態控制+正確的資金管理+過硬的技術功力(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敬告:廣大投資者不要一味的去看點位,看懂分析中的思路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