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总值自3月以来不断萎缩。专家预计,新兴市场出口大国未来的日子将更难过。
对新兴市场出口的需求创下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新低,7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下降,这是表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引擎出现故障的最新迹象。
在总体阴沉的全球经济中,美国迄今是亮点之一,也是新兴市场出口大国为数不多的增长来源之一。联合国数据显示,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市场商品和服务出口去年首次下降。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制成品)以价值和数量计算分别自3月和4月起不断萎缩。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经济学家艾丽莎•布朗斯坦(Elissa Braunstein)表示,进口下降令人费解,因为其它数据显示美国需求复苏,而美元强势应该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从而提振需求。
“这是不寻常的,”她说。“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国来说,未来的日子将会难过得多。要让出口带来他们承诺的那种增长,你真的需要外部需求。”
美国需求低迷在7月特别严重;美联储数据显示,该月从中国的进口在12个月滚动基础上价值下降3.5[%],数量下降1.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以价值计算,美国从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进口总值自2013年1月以来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以及强势美元。
作为新兴世界出口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欧盟的情况也差不多,尽管欧洲从新兴市场的进口曾在2014年恢复增长,去年再次陷入萎缩。
“这是一个真正令人担心的问题,”监测国际贸易政策的组织“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的负责人西蒙•伊文奈特(Simon Evenett)表示。“多数人对全球贸易放缓的解释是,那是由于中国吸收了较少的进口。但美国数据显示,工业化国家的进口持平或下降。美国陷入的麻烦比人们意识到的更多。”
他说,显示美国工厂部门弱于预期的近期数据,加深了人们的担忧:美国制造业的困境可能正通过贸易渠道向新兴市场蔓延。
“全球经济中制造业的形势可能正受到一些宏观变化(如转向服务业的趋势)的打击,”他说。
转向服务业的趋势今年变得明朗,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自开始记录以来,2015年服务占全球贸易增长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
然而,这种转向不太可能为苦苦寻觅新的增长模式的新兴经济体带来显著好处,因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