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反日,民间亲日是我国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那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强大。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GDP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一半。那时候日本人很像今天的我们,高喊“我们要超越美国!我们迟早是世界第一!”当时的日本人也是买买买,不仅疯狂购物、旅游,买艺术品买奢侈品买大楼,孩子去美国上学,甚至日本人买下了帝国大厦啊,自由女神都穿和服。可过了二十年以后,日本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单单看基地皮,2014年十万亿俱乐部有中美两家,日本甚至已经到不了中国的一半了。很多学者说是美国人坏,1985年非得逼着日本人签了广场协议,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啊是的,广场协议的确有影响不可否认,日本经济泡泡迅速累积,指数级增长,资本市场假繁荣景象比比皆是;可是那也不至于延续20年吧?甚至前几年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那会还出现了负增长。有人说不对,都赖美国,大搞霸权主义殖民地。的确,日本军事是在美国的实际掌控之中,同时战争也对日本有很大影响。可是你看曾经为殖民地的中国、印度等都发展很快;韩国作为日本小兄弟,也是受美国人实际掌控军事,经济也不差,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太说得过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这和日本人有极大关系。大和民族极其重视情感,日本人非常恪守一个原则,“终身而仕”,认为跳槽那是背弃,是最大的耻辱,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到今天仍然是受推崇的。在经济增长高速的阶段,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因为“群情激奋”,大家干劲十足,加上这种制度的保障性极大,日本人拼命给公司卖命,公司拼命地“榨取”工人的“消费者剩余”,于是日企快速发展,同时催生了大量的日本中产阶级,消费激增,繁荣场景立刻显现无疑。然而其中积攒的问题日益累积,逐渐摧毁了整个体系。
首先,这种制度对女性是不太公平的。因为无法解雇,但又必须面临着生产养育等问题,所以日企非常不乐意聘请女性作为员工;加之日本传统文化本来就极其不重视女性,造成了日本女性工作比例较低,大量中高年家庭主妇激增;女性作为人类的1/2,如此的制度保障是非常不利于她们创造生产社会价值和规模经济的。;其次,特殊人才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励,才能发挥得不到鼓励,导致日本年轻人创新性低,薪酬只与体系关联。人们放弃了创新与变革,随之而来的只能是盛极而衰。工人没有创造力,企业自然会遇到发展瓶颈;企业停滞不前,泡沫累积不断,经济自然会滞胀。
千万不要小看这所谓“体制”带来的影响,就拿日本来说。终身雇佣制大体成型是在1980年前后五年;在那之前,你知道电视冰箱洗衣机是索尼松下好,汽车是本田日产好;可是之后呢?是,电视索尼和松下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汽车丰田日产也算是巨头,可是互联网时代,风靡全球的APP有几个来自日本?姑且不说工业4.0了,单单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财富带来的激增爆发就让日本逐渐脱离了领头羊行列,如果还是无法把握接下来的潮流,日本继续衰退,是可以预见的。
世界当然没有永恒的真理,上世纪的一套用人制度固然有他的价值所在,否则日本也不会出现爆发增长。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看不见的手”只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把资源调配到最优的地方去;“僵尸企业”赖着不动,创新变革就无法开展;人的积极性没法调动,任何的政策措施也都是空话。
村上隆曾经如此评价大和民族:“日本什么都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样,那就是希望。”所谓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把握好了,就是辉煌。当然不是说有了变革就一定能成功,这中间还需要大量的尝试努力和精巧设计;但可以预见的是,没有变革一定会失败。 日本如果持续这样下去,不要说失去的二十年,五十年、六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最近有很多投资朋友找到我,问我现货行情怎么分析,怎么看,或者是单子套了。我也帮助了很多的投资朋友,但是本人有一个原则,授之于鱼同时授之于渔,个人认为投资朋友在投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来分析及操作,并乐在其中,爱上这个投资而不是恐惧。恐惧是因为没有实力没有判断力。我比较喜欢那些在有人指导的过程中去慢慢学习的人,并锻炼自己的心态。慢慢一步步成长起来,毕竟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分析师:沁雯
2016-9-12
更多市场消息及盘面解读,请关注微信号qwxj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