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9月12日)公布的歐佩克月度原油市場報告顯示,盡管歐佩克成員國8月原油產量下滑2.3萬桶/日至3324萬桶/日,但歐佩克8月仍然保持高產量。然而,雖然沙特自報的8月日產量較上月減少4.27萬桶至1063萬桶,但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數據顯示沙特和伊朗的產量8月增加,而尼日利亞、利比亞、委內瑞拉和伊拉克的產量減少。
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被凱投宏觀稱為“脆弱五國”,這些國家在今年因低油價而艱難度日,陷入了經濟和政治危機,而相反的是,沙特和伊朗則靠着高水平的產量得以在低油價中平安度過。
歐佩克內部出現了兩個不同的陣營,但沙特和伊朗真的有那麼“好過”嗎?其實未必,過去兩年這兩個國家的財政收入一再縮水,說明低油價也深深困擾着這些“高產”的國家。沙特的外匯儲備自油價開始暴跌後便一直在減少,約減少了1900億美元;彭博報道稱該國計劃取消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項目、大幅削減內閣季度預算;民眾對緊縮的政策感到強烈的不滿。
而伊朗在2010年實施了160億美元的福利項目後,已經計劃要削減補貼,結束現金資助。德蘭黑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調查者表示他們的生活水平自核協議以來就沒有再提高。
阿炳摸金表示:
“這些都表明,在當前的價格環境中,沒有石油生產國可以稱得上是‘贏家’,現在只是哪一個國家是‘最大的失敗者’的問題而已。”俄羅斯和沙特在G20會議上發布了就支持原油市場進行聯合行動的共同聲明,表示會聯手維穩油市,但均未透露協議的具體內容,也沒有顯示出恢複原油市場均衡的“重大措施”的線索。
9月26日-27日,阿爾及利亞將舉行國際能源會議,該國能源部長表示,將與歐佩克秘書長和沙特能源部長舉行會談,加拿大皇家資本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羅夫特認為:“我們認為生產國會在阿爾及利亞達成協議,當產量接近巔峰時,凍結產量並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盡管沙特和伊朗的競爭有可能再度使會談破裂,但我們認為這些國家會為了確保財政收入的恢複而選擇面對現實。”
盡管如此,還是有分析師認為近期會談很難有真正的行動。阿炳摸金老師表示,油價走勢使得會談結果充滿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會使得歐佩克的地緣政治關系緊張。即使凍產真的實現,也難以對基本面產生影響。
現貨原油,白銀喊單阿炳摸金老師指導V:macd166666 個人在線QQ:3041029468 【幫助答疑解惑 專注各種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