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赌博,理财不等于发财
电影《魔戒》里有个小怪物,一路跟着主人公“普罗多”,给他带路,一会儿变成好人,希望带主人铲除恶魔,一会儿又抵制不住魔戒的诱惑,变成坏人,想加害主人独吞魔戒。其实做投资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也有个心魔,驱使人为更多的利润,不断去冒更大风险。
我常遇到这样的客户,问起预期收益率是多少时,会很认真地告诉我,自己心态很平和,年收益只要20%~30%左右就可以了。这在外国人看来是高得无法想象的,但我相信客户说的确实是内心真实感受。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人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30年前我们所有的人几乎都处于贫穷状态,通过时代的眷顾和不懈努力,很多人从穷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如果一个家庭30年前有1000元资产,如果现在包括房产在内拥有260万左右的资产,财富年平均增值率刚好为30%,高于巴菲特的收益率,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过去30年中有很多,同时也确实存在很多人,财富年平均增值率超过30%~50%。因为长期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并不认为30%是个很过分的目标。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以按揭杠杆计算收益率)数度产生的年收益率超过50%的情景,更让很多人觉得投资目标能设得高些。过去人们合法赚钱的途径主要是四种:
1.做生意、办企业;
2.买房子、炒房子;
3.炒股票、买基金;
4.工资收入的增长。
但请记住一点,中国这30年的增长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罕见的。随着社会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和经济总量的扩大,财富收益率会逐渐向社会平均收益水平(贷款利率)靠拢。我们以前的4种赚钱途径也发生着改变:
1.做生意、办企业——很多人发现生意的机会不如以前多,凡想到的能赚钱生意几乎都已有人在做了;
2.买房子、炒房子——全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与发达国家房价差距不断缩小,不知道将来空间如何;
3.炒股票、买基金——2006至2007年这种“百年一遇”的股市行情并不是每代人都能碰上的;
4.工资收入的增长——各行业收入与国际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从很多国外情况看,证券市场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标的,很多国家的股市长期收益率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以后GDP长期增长很难永远维持在10[%],投资收益率不可能永远稳定在20%~30%,要接受投资收益率逐渐平稳下降的事实。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净资产回报率(ROE)达到20%以上,已经是不错的企业了,如果ROE能有30%,是绝对优秀的企业了。在任何国家,获得20%~30%的长期回报率,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目标。投资理财也是一样,不要期待长期有30%以上的回报。如果要赚大钱,主要手段还是办企业,投资理财是用来把赚来的钱保值增值,或者让现有资产逐步增加的。从长期看,能有稳定的10%~15%以上的年回报,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
对多数人来说,投资理财是用来改善生活的,不是用来改变命运的。改变命运积累财富的方式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来实现,比如办企业,或争取成为高薪的金领。
只有一类人可以通过投资改变命运和积累主要财富——就是职业投资家,但这样的人太少,全世界几十亿人数来数去,名气大的也就那几个。如果你的职业不是投资家,而是职员、医生、企业主或公务员,就别奢望理财能让你“麻雀变凤凰”。客观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主观上最好别过分追求,否则只能去冒风险投机。
投资理财需要心平,不能太贪,更不能把理财当作发财,比如有几点尤需注意:
不要借钱或抵押房子去投资;
把自己的钱和企业的钱分开;
把养家的钱和投资的钱分开;
不要轻信确保30%以上的收益承诺;
不要把所有资产押在一种自己确信一定能涨的品种上,记住你是人,不是神。
笔者缘聚金来,隶属众赢控股集团旗下昊赢天下团队特邀分析师,对金融金银、石油、天然气能源等市场研究数年,对于策略解析以及资金管理有独特见解。关注公众号”缘聚金来“,威信ug9202实盘详尽指导,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