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OPEC非正式会议将如期举行,目前冻产能否达成的关键是伊拉克。
文/玥婷品金 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投资交流微信:ytpj16
本月冻产会议将如期举行,上一次OPEC与俄罗斯商讨石油冻产还是4月份的事情,而当时沙特却放鸽子,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这次沙特坚称如果伊朗不参与冻产,自己也不会做任何承诺。伊朗的石油产量在制裁松绑之后还在恢复过程中,当然不会同意沙特的提议。
普京今日表示将推动与OPEC在本月底达成冻产协议,并认为伊朗应得到豁免。而沙特目前的石油产能已近历史高峰,有充足的动力现在冻产。
因此,本月底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OPEC非正式会议上,冻产能否达成的关键显然已不再是沙特、最大的障碍也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
在冻产问题上,最大的威胁其实是伊拉克,为什么会这样述说,就看伊拉克一方的情况。
伊拉克新任石油部部长卢艾比称,目前包括北方库德族自治区产量在内,伊拉克全国石油日产量约为460-470万桶。这一产量在OPEC内仅次于沙特,这相当于整个OPEC产量的近15[%]。伊拉克95[%]的公共支出均仰赖石油销售。
并且该国还未获得其全部的油市份额,应该不会为了任何支撑油价的OPEC协议而抑制石油产出。
伊拉克新任石油部部长一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求所有在伊拉克南部运营的石油巨头,包括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和中石油等重启开发投资计划,提升石油产能。
虽然通过新设投资增加产能,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效果,但如果伊拉克现在承诺将产能冻结在当前水平,无异于自己打脸。
所以在普京出面支持冻产协议的消息出来后,油价并不感冒,反而转头向下。部分是由于伊拉克态度或许将影响此次冻产协议的成败。
即便达成冻产协议,与减产相比,仅仅把产量冻结在当前的水平对应对全球市场持续的供应过剩局面基本没有效果。况且多数参与国家的产量已经接近其产能极限,因此做出冻产承诺无关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