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类民国瓷器均已得到市场认可,并带动民国瓷器收藏版块:
民国仿古粉彩 烧制水平很高
除了少部分署雍正款的粉彩瓷器外,绝大部分是“乾隆款”的粉彩瓷器,而且全是瓶类,极少有罐类。业内普遍认为,这些精美的仿乾隆、雍正官窑的瓶类瓷器,有可能是清朝御窑的工匠在清朝覆灭后流落到民间的作品,烧制水平很高,所以虽是民国的仿品,卖的价钱也不低,有的可以卖到几十万元,最低的也可卖到五六万元。可如果是真正的乾隆官窑,每个都能卖到几百万元。
总统专用瓷 质好数量不多
书“居仁堂”“怀仁堂”“静远堂”“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实际上都是郭葆昌为袁世凯制的瓷器。此人是袁世凯的管家,曾被派到景德镇前清官窑厂烧制瓷器,烧出了一批质量相当好的“居仁堂制”瓷器和款识为“洪宪年制”“洪宪御制”的瓷器,这批瓷器基本上都是粉彩器,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共烧制6000件,且流传到社会上的并不多。
“珠山八友”创出新型粉彩
还有一种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一批艺术家所制的新型粉彩瓷器,其主要特点就是把文人第一次引入了原来以工艺画为主的瓷器中来,其中最为著名是王琦和王大凡的作品。
“珠山八友”的作品以瓷板画比较多,也有一些瓶子和盘子,但数量并不多,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点。清代只有清晚期有不多的瓷板作品,1949年以后就很少见了。像珠山八友这种景德镇有名的瓷板画家,当时的身价就相当高,需要他们的作品一般都要预先定制。另外,和他们同一时期出现的瓷板画家还有程门、金品卿、周筱松、汪晓棠、潘陶宇、李明亮等。
民国瓷器更有现代特色
公元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
民国瓷器精品之所以被逐渐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民国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而且不少流至海外,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民国仿品看作清三代的官窑,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加之民国仿品距今也有百年,其收藏价值有目共睹。
民国瓷器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窑炉通常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民国瓷器所使用的彩料均是科学配制,不再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釉料上,民国瓷器均使用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气泡均匀排列,且大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