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融凯 投资指导 微信 zrk881 消息人士称,除非中国经济面临增速跌破6.5[%]的重大风险,否则决策者不会认为有必要降息或降准。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未予回复。
政府高层近期对于放宽政策的表态可从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一见,该会议中罕见提及“抑制资产泡沫”,再度提及“去杠杆”,并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
消息人士认为,影响决策层的因素包括近期企业狂囤现金而非投资,以及欧洲和日本央行带来的启示。
企业狂囤现金
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近期企业热衷于囤积现金而非投资,管理层因此认为进一步放松政策无益。二季度企业现金持有量同比大增18[%],为六年来的最高增幅。
8月初,彭博新闻社数据显示,剔除银行和券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高达1.2万亿美元,创下最高纪录,比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囤积速度都要快。
欧洲与日本的经验
消息人士还对路透表示,欧洲与日本央行的经验同样对决策层产生影响。
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此前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甚至采取负利率政策,意在缓解通缩压力,并刺激经济增长。
但根据经济数据来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在德国与日本,居民存款持续上涨。在丹麦、瑞士和瑞典这三个实施负利率的非欧元区国家,居民存款已飙升至1995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开始搜集此类数据以来的新高。
在上周的Jackson Hole会议中,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官员纷纷表态如有需求将进一步加强刺激措施。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近日对一财表示,降息、降税都是有效的,都是有用的,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继续降利率效果未必特别好,这个时候降税效果反而更好,此外,还可以增加财政赤字。文/钟融凯 投资指导 微信 zrk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