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央行變相加息?
時隔半年,在一個非節假日的月末做這件事,背後的信號不容小覷。
央行此行為到底出於什麼目的?向來“和諧”的分析們卻出現很大分歧。
九州證券分析師指出,央行此次重啟14天逆回購,其實是政策層在供需兩端對債券市場做出調控,14天回購提高資金成本,可能等於變相加息,與市場預期貨幣寬松完全相反。可能與降杠杆目標密切相關。
而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則指出,依靠公開市場操作“去杠杆”既不現實,也不可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細微調整來釋放“去杠杆”的意圖,或者來邊際收緊流動性,如果引起債券市場“去杠杆”,進一步導致債券融資“凍結”,會加速“融資跳水”和“經濟跳水”,在“去杠杆”的同時放棄了“穩增長”,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不過對於央行此次重啟14天逆回購,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指出,這將使降準的概率和必要性進一步下降。
金融市場遭遇“血案”
其實,央行在8月23日就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意思就是問商業銀行,這個價格的錢,你要多少?
此舉引發了市場憂慮,這是否意味着央行希望鎖短放長,以控制債市杠杆,避免債市過熱。昨日,國債期貨大幅下跌,今年火得發燙的債市遭遇“血案”。今日國債價格繼續下降,同時,中國7天期回購利率大漲逾11個基點至2.5169[%],創3月末來盤中高點。
既然問了,就說明要再度重啟,果不其然,今天真的重啟了。此外還有一件事是國庫定存中標利率,一年來第一次上調。直白了說,就是財政的錢存銀行,所要的利息提高了。
說到逆回購,其實就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拿債券抵押),每隔一段時間央行就會公布,大家習以為常。不過這次值得注意的是逆回購的時間,從曆史上看,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主要是為了滿足金融機構對跨節資金的臨時性需求,所以通常在春節及十一長假前開展。而這次是14天而不是7天。
兩者相比,區別在於14天逆回購的利率,要高於7天逆回購。而這兩件事,無疑都是在提升資金的成本。
除非萬不得已,央行不會出手!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M2增速是13[%]左右,但持續走低的M2增速,終於引發了市場反應!從周一(8月22日)下午開始,銀行間市場開始出現資金緊張的跡象,利率持續上行。此時,市場預期要麼降息,要麼降準。
而從此前央行發布的7月金融數據可以得出,除了房地產外的實體經濟都沒有從金融體系獲得資金。當整個市場只剩下房地產還在不斷地拉升,只有房地產在擴張,一業興而百業衰的時候,天知道,它能維持多久。這個時候放多少的水,都會流向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吸納一切的漩渦不終止之前,放水,只會將人們對房價上漲的恐懼無限度地放大。
本人經常專注研究國際形勢以及各國之間的動態,對白銀 ,銅, 天然氣,豆油等現貨投資感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並不理想的,還是想學習技術的朋友都可以添加本人Q 862159265 V信 mmhj2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