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耘天下 高级金融分析师 微信gytx020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中国外债的情况愈发引人关注,其中不乏担忧之声,“中国外债危机论”是其中之一。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2001年以来中国外债规模上升较快,但纵观中国外债余额变动、结构变化、潜在风险,以及深入分析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外债风险目前处于总体可控的状态。专家指出,外债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向好的基础上,外债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也有望进一步加深,危机论缺乏依据。
对一个国家而言,国内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借贷形成的为“内债”,向外国民众或政府的借贷便是“外债”。
那么,中国的外债情况如何呢?资料显示,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债规模(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从2001年的2033亿美元增至2015年末的14162亿美元。而截至2016年3月末,中国大陆包含人民币外债在内的“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3645亿美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外债有相当一部分的增长是由于2013年到2014年前后境外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造成的。对企业而言,如果海外资金比国内优惠,那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如今中国外债已经呈现出下降势头;另一方面,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规模相比,目前对外负债率水平依然不高。因此,中国外债规模总体上依然相对合理,且安全可控。”张永军分析。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亦撰文指出,虽然2015年以来中国面临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等困难,但增长速度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末,中国负债率为13[%],债务率为58[%],偿债率为5[%],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之比为28[%],均在公认的警戒线以内,也优于很多发达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关外债风险指标。
而另一个看好中国的例子,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由6.5[%]上调至6.6[%]。IMF中国研究部主管詹姆斯·丹尼尔表示,中国在外部再平衡、内部再平衡、环境再平衡及收入分配再平衡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中国经济增速令人赞赏,这反映出中国决策者积极推动改革的成果。
关注时事要闻,洞察经济态势,更多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交流请+笔者V·信:gytx020,因为专业,所以领先、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我始终都找不到你,那我就只能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