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目前国际油市可谓是风起云涌,自从去年油价跌破新低到达30美元之后,各个产油国都慌了。眼看着国际油价跌跌不停,各大储油国纷纷出手买个不停,趁着油价低迷抓紧时间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在上半年,我国大力进口石油进行战略储备。虽然我国在尽力储油,我国现在的战略石油储备规划跟美日等国家比较,还有较大的距离。
当初在他国的制裁下,伊朗可谓是掉入了经济的寒冬中,短短的几年时间,国内经济就后退了近30年的水平。尽管国内拥有着海量的石油,但是没有销路,只靠国内的消费远远不能有效的提振国内经济,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石油出口被限制之后,一系列的产业全部开始下滑,当时的伊朗,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伊朗石油制裁解禁之后,立刻在国际石油市场兴起一场“暴风雪”,先是在OPEC内部发生内讧,多哈动产会议上,伊朗第一个表示不愿意达成冻产协议,原因在于原油产出恢复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许多。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伊朗必须增产出口石油,即便是廉价销售,也要保持经济的流通和活力。同时在伊朗的心中,中国是唯一能够拯救伊朗的石油需求市场,所以对中国无限度的降低门槛。
伊朗目前是空前信任中国,不但将其原属日本的3座大型油井中的2座以日本所花价格的1/3强行划归中国,而且在今年上半年,将日本最后一块大型油田的55%的产量划归中国使用。对此,伊朗算是给中国送上一大豪礼,为了感谢中国在经济制裁是的帮助同时意在能源市场提高自身的地位。伊朗甚至把全国的石油都运往中国,通过中国的“茶壶企业”加工之后,以成品油的方式转出口其他国家,这对于石油中国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机会。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与转变,未来的石油市场将会慢慢转向以中国为主导的亚太地区,中国石油进口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在未来,中国的石油市场份额将会受到很多原油出口国的青睐,显然在这个巨大的市场背后,蕴藏着丰厚的回报,沙特上次调价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布局,虽然在中东产油国里,沙特有着较重的话语权,但是伊朗就是沙特最好的牵制,现在伊朗选择与中国合作石油贸易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所以沙特目前调高油价对中国来说根本就没有很大的影响,以中国目前巨大的石油市场份额,往长远的看国际石油定价权将会以中国为主导,道理很简单,有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市场。
本文作者系CFP注册理财规划师,龙讯财经网站2015年度最佳分析师,多年从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对现货大宗商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想了解原油,沥青,铜每日投资资讯可与笔者交流微-信:yzqj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