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为茶之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良。历史上,中国茶具生生不息,几经沧桑,几度辉煌;现实中,中国茶具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饮茶的器皿,还是装饰家居的工艺品和欣赏把玩的收藏品。
著名收藏家汪帮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茶具收藏大盘正在整体升温,过去一直充当配角的茶具已经摇身变为拍场主角,茶具正在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藏品,成为时下收藏的新宠。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将目光投向茶具领域。”除了作为一种投资,茶具收藏与字画、邮票、古钱币等收藏一样,成为一种爱好,可以从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心灵、获取无穷的精神享受。同时,汪帮宏提醒收藏爱好者:“收藏茶具一定要在具有一定欣赏水平的前提下,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同时对好壶的选择不能有价格等方面的硬性规定,应选择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精品来收藏。”
收藏切忌“名人效应”
一把制壶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能够拍出过千万元的高价,而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大师壶”在宜兴也是一壶难求。宜兴紫砂壶作为茶具收藏市场的宠儿,如今已经被炒到令人咋舌的地步。面对起起落落的收藏市场,一不留神就容易陷入收藏误区,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花钱吃力不讨好,收藏一大堆垃圾。到头来发现不是在玩收藏,而是在被收藏“玩”。
汪帮宏认为,目前许多人投资、收藏茶具,只关注大师作品。当然名人名作是完美的呈现,但投资、收藏茶具首先要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收藏者切不能盲目追捧大师作品,跟风追高,因为大师作品毕竟不是大众收藏的对象,收藏者入门时还应从中青年艺术家中精挑细选。
“目前大师作品的价格动辄就要数十万、上百万元,面对如此高价普通收藏者很难承受。”汪帮宏说。用有限的资金收藏一件大师作品,那不是收藏,而是盲目跟风。“我们先不讨论有名无名的假大师,即便是有水平的真大师,作品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精品。因此,收藏重在看其作品,要了解材质、做工,更要结合作者的情况来分析。”汪帮宏认为,刚入行的收藏者买东西不要在乎大小、价格,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不错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资金少的收藏者现在最好的投资收藏办法是将资金用于配置一些价位还不高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收藏,以使自己的收藏更为稳固和有升值潜力。
此外,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中,需要对现代、当代茶具的艺术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制作者的荣誉称谓、职称不是硬标准,真正的收藏价值来源于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等精神需求,还有世代传承与市场金钱判断的物质需要。”汪帮宏说:“我认为古董茶具、民国茶具和‘文革’茶具,除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外还拥有很强的文化及时代特征,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且目前还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因此收藏价值并非只是由制作者的名气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