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市场都在猜测沙特最近在搞什么,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已经有石油巨头中招了。这就是石油市场的运行法则:低成本生产商先发制人,大量产油;而在需求与价格反弹之前,高成本商只能按兵不动。
对于沙特最近到底在搞什么秘密行动,油市众说纷纭。但是丹书论金觉得,全球最大的资源公司必和必拓已经传来了这么一个信号:不管沙特在干什么,总之它的策略已经奏效就是了。
这家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合资能源巨头最近正为如何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崩溃中幸存下来而苦恼,其中颇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在美国的陆上油气业务。必和必拓为打进页岩市场内部已经花了将近200亿美元,而现在超过半数的开支已经冲销。有意思的是,必和必拓首席财务官比文对开支计划作出了这样的回应:
“我想指出的是,这就是石油业务只是公司业务其中一部分的好处之一,更准确的说,是页岩油气业务。我司拥有着非常强大的页岩业务,尤其是在德克萨斯州的Black Hawk盆地(页岩油田)。在今天的油价水平之下,我们仍能创造超过15[%]的收益回报率。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油价终将反弹,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将这些页岩油暂时留在地下,等到油价达到更高的水平、股东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时,我们再进行生产。”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必和必拓都在遵循霍特林理论。霍特林理论指的是有限资源生产商——比如说石油——只会在加上合理贴现率后的商品价格超过未来水平时才会销售该商品。换言之,必和必拓将石油当成了公司的股份或者其他资产:如果现在可以找到更好的押注品,就把石油先留在地下;反之,就将石油挖出来卖掉。
有趣的是,这跟沙特这些天来的行动完全相反——这证明了沙特的方法是有效的。沙特最近不仅仅在提高石油产量,还计划将沙特阿美上市,以最大限度地使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像是一个坚信油价会反弹的原油生产国所干的事吗?
沙特之所以能够压制必和必拓这些石油巨头,部分原因还是在于页岩热潮。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尔去年曾经一语点破:
“简单来说,霍特林理论不允许发现石油新储量,也不允许储量可采比例存在不确定性。这个理论假设的就是石油资源总量是已知的,市场只需要关注资源消耗的速度。但在实际情况中,石油储量的预计数据一直在升高,因为不断有新发现,而且市场的技术与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石油资源并不是“有限的”,那么石油巨头们就只能动用老祖宗的智慧了——将石油深埋地下,让其远离市场。
通过增产,沙特的确让市场担忧的油价低迷变成现实,还成功迫使石油巨头按兵不动。这就是一个竞争性石油市场的运行法则:低成本生产商先发制人,向市场注入大量石油,而高成本竞争者就只能等待需求与价格恢复至一定水平时才能采取行动。
必和必拓的经验表明,页岩油并没有成为供应来源的一个奇迹,不是说油企的成本只会下降,产量只会上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油市博弈中,沙特目前正处于上风,但是更多的斗争还将陆续有来。
纵观国际热潮,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工程及军事发展自然成型,作为经济学者,笔者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经济投资者们一段话,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还是在天然*气、原*油,贵*金属及股*票外*汇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丹书论金(微信:1472479052)请教,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