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9月的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8[%]),与4-6月第二季度情况构成了两连降。因为GDP的平减物价指数(物价上升率)为0,所以GDP的名义成长率(实际成长率+物价上升率)也是负数。现在安倍经济学已经可以说走向了失败。
安倍经济学已经走向失败
GDP是已经不合时宜的指向标
竞选时,安倍首相提出了“2020年前后实现600万亿GDP”的目标(译者注:此为安倍竞选总理时的目标之一,我国读者可能更熟悉与之一并提出的“三支箭”)。2014年的GDP是490万亿,所以要达成次目标必须在六年间使GDP增加110万亿,也就是每年近20万亿(4[%])。这样的经济奇迹如何才能实现呢?
根据11月召开的经济财政咨问会议上,如果能实现GDP平减物价指数提升1[%]和2[%]左右的潜在成长率,600万亿日元的GDP目标也是可能达成的。
话说回来,对于人口不断减少的日本而言,将国内所得×人口而计算来的GDP作为目标来指导经济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了。
尤其是在劳动人口每年减少1[%]左右、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GDP每年减少1[%]也是理所当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也只能抵销劳动人口减少的1[%],最后的增长率还是0。
因为潜在增长率基本为0,所以要在六年内增加110万亿日元,只有使每年通货膨胀4[%]才行。如果只是通货膨胀4[%]倒还简单了。比如日本银行如果把日本进口的石油全都买断,物价肯定想涨多少就涨多少。然而能不能保证只通货膨胀4[%]可就不好说了。
“通货紧缩导致经济不景气”的错觉产生了愚蠢的经济政策
劳动人口减少了所以GDP的增长率为0是理所当然的,消费减少了所以物价下降也是自然而然的,完全没必要将这些归为“通货紧缩带来的不景气”而大惊小怪。尤其是日本靠近低人力成本的中国,应该欢迎进口产品降价才对。
当然,还是收入更高比较好,但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并不是GDP,而是人均国民收入。安倍首相于2013年许诺了十年内将人均GNI增加150万日元,这个GNI正是国民收入。
这个GNI是将GDP与海外投资的收益相加之后的结果,与过去使用的GNP(国民生产总值)相同。不过,正像在日本发生的那样,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与GDP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大。
安倍经济学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采取了在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为了增加名义GDP而促进通货膨胀的政策。结果,实际工资减少,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增加,人们变穷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了。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取决于人均GDP,而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也随之减少。由于消费占到了国内经济的六成,消费支出的不断减少,正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本人对现货原油、天然气、白银、铜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薇-信316913573(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
更多策略关注:316913573
文/李江论金(31691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