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实施新一轮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新一轮刺激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很大改变吗?对此,国人都是持怀疑的态度。
问题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目的本身就是构想拙劣的——而且鉴于日本的人口特征显示,“安倍经济学”从未奏效过。“安倍经济学”——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和结构性改革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有其明确的目的,那就是结束纠缠已久的通货紧缩,并且复苏陷入停滞状态的经济增长。从这两个目的来判断,“安倍经济学”明显失败了。自2009年以来,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直徘徊在介于0[%]和0.5[%]的低位。年初至今,日本经济增长再度跌回0[%]。2014年,在日元一路贬值的大背景下,日本通胀曾短暂上行。但是,伴随着日元再度升值,通胀重回下行轨迹。
日本的“休克疗法”
这是因为日本的“经济问题”几乎完全根源于本国人口统计特征。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劳动力人口每年萎缩0.17[%]。去年,该国人口总数出现接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下滑,出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率。据悉,超过25[%]的日本人均已超过65岁。
在此类情况下,接近于0[%]的增长是一种成熟经济的自然状态,是完全有可能的。换言之,日本没什么错:呈现上行轨迹的生产力增长——表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在增长——意味着即便经济因每年生产商品和服务的人越来越少而接近停止增长,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来说,生活水平仍在继续改善。
那么,温和的通缩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持续存在的通缩不是一种令人不安的顽疾吗?
答案是,“真的不是”。
实际上,温和下滑的价格可能也是生产力增长而劳动力人口萎缩的经济体的自然状态。一方面,人口萎缩通常会导致需求萎缩。另一方便,生产力继续增长意味着总供给量不断增长。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意味着总需求量已经变成了“慢性不足”。正因为如此,总体价格水平才会下滑。
当你接受了这些前提,“安倍经济学”的改变瑕疵,就变得很明显了。只有当技术冲击明显拉高生产力,或者决策者愿意接受大规模移民以扭转劳动力人口萎缩的颓势时,日本经济的根本增长率才能恢复增长。鉴于“安倍经济学”不能影响技术,而且不能改变移民政策,不管安倍政府如何努力,这种刺激计划都将以失败告终。
结果便是,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相对规模的萎缩状态。当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并且拥有更多人口时,它将重回正常轨道。不过,日本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由于执政党——自民党在国内立法机构中赢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安倍可能会推行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尽管财政刺激对于催生总体需求的影响可能要比货币政策的更为有效,但是这样的努力必须要持续存在:日本的需求不足是慢性的,一次性的财政刺激不会让经济迎来持续存在的增长。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必须为采取更多宽松举措做好准备,旨在避开日元的升值。
不过,政府预算已经被赤字和债务的不断增加而束缚,安倍不可能持续以重振经济增长需要的规模来保持财政刺激。此外,日本央行也不可能持续加大债券购买力度。
简而言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二轮将会胎死腹中。
纵观国际形势热潮,再论中国经济展望。剖解时事资讯、直击全球热点、解读市场动态、分享投资技巧、专业知识独特见解、助你立足金融前沿。如今在原油、贵金属市场出现持仓不稳、盈利不佳、套单锁仓的都可以关注个人薇-信:qlbj00369(复制添加)获取及时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