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英国脱欧对英国肯定是好事,如果对经济不好为何要脱欧。既然经济会转好,李嘉诚的投资肯定是稳赚不赔,只不过脱欧后由于资金庞大转换货币离开英国的时候没有欧元方便而已。
李泽钜的大手笔让英国媒体哗然:“他几乎买下了英国。”
2010年开始,李嘉诚大举抛售香港和中国内地资产。这些资产的市值,已超过其总身价(2013年为310亿美元,约合2403亿港元)的七成。 与此同时,李嘉诚之子李泽钜则加快了抄底欧洲的步伐。
2010年,以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
不到一年,长江基建再度出手,花费24.1亿英镑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10个月后,长江基建高调出击,用6.45亿英镑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Wales的收购,意味着从此后李家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意味着英国1/4人口将使用李家的天然气。 这些投资合计耗资1067亿港元,占李嘉诚总身价的44.40[%],占其欧洲投资总额的88.93[%]。 李泽钜的大手笔让英国媒体哗然:“他几乎买下了英国。”
西进欧洲,李嘉诚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当然,这仅仅只是开始,2014年4月8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71亿港元抛售北京盈科中心,再次引发热议。因为这是继去年下半年至今,李嘉诚抛售香港百佳超市和长园集团之后,李嘉诚家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第七次抛售。
尽管李嘉诚屡次出面竭力否认自己并没有抛弃香港和中国内地,但是,李超人的资产转移报表却一次次地出卖了他。李嘉诚的投资向来以稳健为主,他涉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零售业,因此,李嘉诚的撤离似乎意味着他也逐渐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 据核算,李嘉诚西进欧洲的举措为他的李氏帝国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尤其是英国市场,似乎将会成为李嘉诚的下一个中国。
一边是李嘉诚儿子抛售中国地产忙,另一边是李嘉诚在英国伦敦买地忙。 最令人欣慰的是,伦敦的商业地价相当稳定,稳中有升,投资回报率已经明显高于中国内地和香港。中国买家的青睐,似乎也是释放一个消息,中国人投资的地方,回报率一般都很高。李嘉诚走出中国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什么他选中的偏偏是欧洲,而且重点是英国。 个人认为原因在于境外投资者对伦敦和巴黎等避险型市场热情不减。而且李嘉诚早年曾说过,若香港地产收益不理想,长实可靠海外收入帮补。
但是,这些似乎还都不能充分说明李嘉诚选择的核心。
背靠大树好乘凉, 李嘉诚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商人
李嘉诚投资喜好稳健,因此地产业和基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英国都不曾偏离过。1958年,是李嘉诚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开始。经过耐心经营,到1976年李嘉诚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1977年香港地铁招标李嘉诚成功夺标,让李嘉诚一举成名,而且奠定了和汇丰银行的关系。 1985年,李嘉诚受沈弼邀请进入汇丰银行董事局,正式成为庞大的英资体系中的一员。
随后我们看到,在汇丰银行的“庇护”下,李嘉诚全面掌控了香港的房地产开发以及电力、交通、电信、零售等大部分公共事业。 李嘉诚的英式血统,也让人们猜想,选择英国,其实是李嘉诚人脉的再次利用。 既是政治家也是商人 。当然,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李嘉诚都是商人,在商言商。但是,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李嘉诚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家。 在中国,尤其中国内地,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李嘉诚年事已高,对于他的帝国他有他的思考。在西进过程中,在和记黄埔核心业务的地区营业利润贡献度排名第一的欧洲市场,英国贡献最大,达到25[%],实现60亿港元的营业利润额。 而中国市场,因为近些年迅猛的发展,李家能掘金的地方都已经被掘过一遍了,深挖的回报估计也不会大于正在复苏的欧洲市场,而和汇丰银行的交好,加上英式血统的影响,虽然英国已经退欧,但若李嘉诚意欲将中国的掘金之路复制到英国并不是没有可能。
伦敦市长的出头似乎已经是一个开始,虽然对李嘉诚的离开多少让我们觉得遗憾,但是,李氏帝国的未来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毕竟李嘉诚是一个中国成功企业家代表!
笔者喜欢研究国际局势和热点事件,同时也是一名国际金融理财师(CFP)。对现货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等大宗商品及外汇、期货有深入的研究。投资犹如下棋,棋艺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而棋艺低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者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者则寸土必争,只为争一时之需,结果频频受困。趋势,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投资,一定要有长远规划,而布局技巧是成功的关键。添加分析师薇-信:yzqj66,获取更多策略布局和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