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811汇改一年后的今天,人民币汇率基本恢复平静,投机者也把目光投向他处。但如果没有去年8月那场风波,情况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一年来,政府主导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如火如荼,无论是在货币的职能方面,还是在区域的扩展方面,人民币的国际化都在提速。
其实全球投机者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是比较一致的,大家的观点也都不错。去年以来,国际投机者在市场跃跃欲试,准备针对人民币的贬值大干一场,看似一场狂风暴雨不可避免。但是央行一场机智的汇改,让人民币贬值一步到位,果然是个上上策。
回望,这一整年,面对中国央行的汇改,国际投机市场四处弥漫着做空人民币的硝烟,虎视眈眈的认为那次贬值是中国经济比人们预想要糟糕得多的一个标志,而中国央行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可能正在出现裂缝,另外投机者认为中国正在汇率战争中开辟一条新战线,寻求竞争性贬值来提振出口。但是一年后的今天,很多猜测人民币进一步下跌的人要么已经死心、要么找到了其他更有利可图的投机对象,人民币市场差不多恢复了平静。
很显然,市场低估了中国央行的实力,后来的结果大伙都知道了。期望的政府干预并没有出现,但是人民币也没有如预期一样继续贬值,而是悄悄的恢复了平静。恰如多数分析师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央行在设定人民币中间价时确实在遵循市场定价——至少比以前在更大程度上遵循市场,汇率机制确实走在规范化道路之上。
这场汇改风波迫使很多投资者领悟到:除了古老的格言“不要与美联储对着干”以外,还应该再加上一条:“不要逼中国央行就范”。
在全球财经政策中,中国不再仅仅是跟随者,以其规模与实力,中国央行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玩家。过去全球感冒中国打喷嚏的局面已经改变,甚至变为中国感冒世界也感冒的局面。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以前更多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外溢”影响之外,中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溢回”影响也不容轻视。
站在市场的角度看,人民币贬值压力不是一时问题,而是过去过度升值的后果,叠加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导致人民币其实存在高估,尽管人民币目前恢复了平静,但贬值是大势所趋。
在贬值预期没有消退的情况下,人民币阶段性的升值一定会刺激企业和民众购汇,同时抑制结汇意愿。原因不言而喻:既然有贬值预期,当然是趁着美元便宜使劲买,等待美元反弹再择机获利卖出。
另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课题,资本项的开放依然悄悄在国内盛行,全国各地关于外汇的讲座都在开讲,可见藏汇于民的思路也正成为国内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看多多姐话金融一起玩投资,多空线炒客群138705979.多空线微信公众号:duokong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