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近报道,目前改革已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开始,围绕经济新常态和新一轮东北振兴问题,走访了一些市、县区、乡镇和企业。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对改革存在“疲倦症”和“不愿改”“不敢改”,广泛存在改革动力不足、动力减弱的问题。
改革动力冲劲不足原因出在哪?
一是对改革缺乏统筹布局,改革的系统性不足:
一些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还不明确、任务还不具体,先改什么、后改什么,还缺乏通盘考虑。比如审批制度改革步子迈得很大,但从前置审批到事后监督这一环节没做到位,工商注册中,注册企业的条件大大降低,大量新企业出现,但与之相匹配的事后监督机制缺位,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启动,大量良莠不齐的主体进入市场,那么对市场正常运行就形成了挑战。
二是对改革有倦怠情绪,存在改革“疲倦症”:
一些人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喊了多少年,实际上效果不大,事业单位人员越改越多,包袱越来越重。所以普遍对事业单位改革不抱太大信心 。一些改革举措操作性不强,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措施,实施的方向、时限不明确,前后解释不一致,执行力道有差别,违反的惩戒措施不明晰,在房地产市场实际已经分化的情况下,仍“一刀切”地普遍实施,必然造成市场对改革举措的倦怠。
三是对改革方向有质疑,存在“不愿改”的思想:
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将改革与发展、促改革与稳增长对立起来,以为要增长就是投资刺激,投资刺激就是要大上项目,最终又回到上项目靠投资拉动的老路。甚至对市场化改革有质疑,认为发展和稳定中面临的许多问题皆由改革产生,进而借口条件“不成熟”淡化改革,借口“路径不清楚”回避改革,或者借口“经济压力大”“社会阻力大”放弃改革。实际是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重点缺乏基本共识,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缺乏信心。
四是对改革有畏难情绪,存在“不敢改”的思想:
其实这点在笔者来看是最重要的。比如在28号文件和7号文件中,专门谈到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改革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是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东北普遍存在,谁也不敢碰这一巨大的包袱。所以“爹不亲、娘不爱、舅舅不管”,实际是“爹不敢亲、娘不能爱、舅舅管不了”。结果是,一年往后推一年,一届政府往后推一届政府,包袱越背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在地方对改革的畏难情绪和求稳怕乱思想比较盛行。
改革的动力不足、冲劲不足,客观上讲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主观上说就是改革主体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问题,就是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的问题,根本上说是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足,宗旨意识不强。
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改革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业。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听取、充分吸收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使改革进一步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加强和改善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改革的运行与约束机制。加强改革工作的绩效考核,搞好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加强跟踪落实,潜在性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政策。这样中国的改革才能国富明强,造福广大人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投资靠智慧,理财靠专业,对投资(贵金属,铜,白银,黄金,天然气)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不理想的朋友,可咨询技术分析师薇-信:L6768668(长按可复制)获取每日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投资几个年头,也是比较信佛,相信缘分是对的。我相信,你能看到这里就是缘分。投资也是多半看缘分,如果你相信缘分,你可以试着和我交流一下 L6768668(长按可以复制),没有谁能陪你走到天涯海角,也许哪一天你就需要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