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难题: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民间投资大幅度下滑,市场内在动力不足。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却大量囤积现金,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企业二季度现金持有量同比大增18[%],达到了1.2万亿美元,但从速度上看,美国、欧洲、日本企业也是望尘莫及。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现实:1.2万亿不知往何处去
中国人会赚钱,中国人会攒钱,中国企业同样如此,只不过现在把钱攒在手里,1.2万亿美元,这就不是一件单纯意义的好事情了,不管是对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来说,都是弊大于利。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没有信心投出去,国家却又急需民间资本来拉动投资,促进全社会经济的积极运转。
根据此前报道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例出现了近10年罕见的下滑。全社会急需流动性,国家通过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过调节,但是好像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的结果的出现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增速25年最低之时,我们会发现,投资也在经济的调整下行中变得更加犹豫,2016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增速创下了近15年来的新低。
数据不会骗人,中国企业持币观望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这几乎成为一种悖论:企业想要投资但是大环境却不允许,国家想要企业投资,却给不了好的环境。这样的博弈何时才会结束?如何才能解脱?
期盼:制造业复苏
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地位依旧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曾经的重要。制造业的衰退也是如此,2015年开始的制造业的寒冬也成为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诱因。
其实在两年前2012-2014年期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仍保持在接近20[%]的高位,但是2015年以来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今年6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究其原因,高端制造业回归到发到国家,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用工成本上升,环境恶化等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积弊。
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很多原本用于制造业的资金在房地产等领域的侵袭下逐渐失去地位,房地产等热门投资的泡沫吸取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也成为制造业衰退的原因。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十字路口
如今制造业不景气,政府部门必须抓紧当前的时机进行制造业改革,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抓住机遇向服务型制造业变革,做好智能化对接,当然也要用一些刺激方法利用好外资,让外资投资制造业。
我国经济目前已经逐渐企稳回升
结语:
企业持币观望,说明信心出了问题。要想让企业重新找回信心就要打破当前的氛围,让制造业换一个天地。智能化、物联网、VR、智慧城市……这些新鲜名次的背后是无限的商机。政府需要在这些地方动脑筋,企业也要敢于迈出新的步伐。昨天,某网站曾报道,美国通用电气已经看到了中国工业物联网的1600亿美元的市场,准备大举投入,如果中国企业不把握好转型的机遇,他们将失去机会。
关注时事要闻,洞察经济态势,更多大宗商品原由天然气白银投资交流添加本人官方威信:JYLC6666, 选择大于努力,成功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