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之後,中海油(CNOOC)再度被卷入美國新聞風暴眼之中。此次不是因為中海油要收購美國的石油公司,而是因為它要投資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公司(Nexen)的普通股,從而進一步拓展其海外業務及資源儲備。
上周這個消息一出,在美國很快炸開了鍋,美國國會議員紛紛表示關切,共和黨議員趁機推出一些油氣開發議案;美國媒體開始連篇累牘報道,大有掀起又一場“優尼科風波”之勢。7年前,中海油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美國國內的抵制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最終令中海油無功而返。
美國人所以對此案倍加關注,主要是怕中海油從兩方面動美國人的“奶酪”:
第一,由於環保組織強力抵制和一些共和黨人施壓,奧巴馬今年初擱置了從加拿大到美國的油砂石油管道項目。中海油願意開發被美國人視為“雞肋”的加拿大油砂資源,又被一些美國人看作是乘虛而入。美國石油產地北達科他州的聯邦參議員霍文(John Hoeven)上周四提出議案,要求政府批準這條管道項目的建設,並擴大美加之間的油氣開發合作。他說:“我們真的願意從中國人手里買回美國或加拿大的石油麼?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開發我們的資源,並與我們最親近的盟友加拿大合作的話,這正是要發生的事情。”
第二,作為加拿大主要的油砂資源開發商,尼克森公司在墨西哥灣有煉油業務,且在美國境內有10[%]的資產,因此美國在這起交易案中有話語權。美國人擔心的是,中國人會否以加拿大為跳板,成為美加之間油氣開發合同的實際操控者,從而曲線進入美國油氣市場,引發類似優尼科案的國家安全顧慮。
美國法律要求對能源等敏感產業的外國投資進行國家安全評估,這種安全評估常規需要30天,外國國有企業額外增加45天。據美國媒體報道,勢必面對嚴格審查的中海油已經向美方提出了評估申請,而且從優尼科案中吸取教訓,聘請美國當地的公關公司進行遊說活動。
如果說上述關切與憂慮早在預料之中的話,來自紐約州的重量級國會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的“搭車”行動,則有點出人意料。
舒默上周五致函負責外資審批的財長蓋特納,要求美國政府暫緩批準這項收購案,除非中國作出“實質的、可執行的”承諾,平等對待美國企業對華投資。他說:“我們很少有這樣充分的籌碼對中國施壓。”言外之意,美國可以在評估國家安全的旗號下,抓住機會讓中國作出更多的市場開放讓步。
尼克森是加拿大公司,而且中海油的這項投資基本上是受到加方歡迎的,加方更多的是從經濟利益上的考慮,並無美國式的政治阻力。舒默此舉有幹預加拿大決策之嫌,加拿大外長貝爾德已經委婉表達了不滿,他說:“對加拿大經濟和我們與中國經濟關系的決定是由渥太華,而不是華盛頓或紐約作出。”加拿大總理哈珀和尼克森公司所在的阿爾伯塔省官員都對此案表示高度關注。
文:麒麟淘金,CFP注冊理財規劃師,從事多年金融領域相關工作,專注於走勢研究、投資理念和風險控制。對(天然氣、白銀、銅等貴金屬)現貨大宗商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薇芯:lovea866(長按可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