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另外石油在工业上的用途是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被称为“黑色黄金”,是地球赐于人类有限的自然资源。
众所周知世界头号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当属沙特,问鼎与全球原油出口大国当之无愧,沙特目前约2600亿桶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乃至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可见美国需求沙特,或者说中东地域再也没有其他国度能够取代沙特的位置。
而现在笔者要说的这个国家石油储量超过1800亿桶,且已被中国控制75[%]的国外石油投资。虽然苏丹国内局势动荡,中国对其兴趣依然不减,新的石油投资计划仍然在制定之中。近期,中石油董事长与南苏丹高层的密切交流也印证了这点!
中国雪中送碳,合作超20年
中苏石油合作超20年。中苏石油合作涵盖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化工和油品销售等环节。上世纪80年代,苏丹南北内战导致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纷纷退出后,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挺进战火连连的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短短数年,中石油便发现和开采出大量石油,并帮助苏丹建立起了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使得这个地球上曾经最贫穷的国家一跃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苏丹也对中国的石油业意义非凡,尤其是对中石油而言。苏丹石油项目被认为是中石油“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样本,也是中石油在海外第一个投资项目。而且苏丹的项目也曾给中石油带来丰厚的收益。曾有业内人士对其进行估计,认为中石油在苏丹的投资累计超过70亿美元,大多能在很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并保持投资回报率在15[%]以上。例如,在1/2/4区和管道项目中,中石油出资7.5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达17[%]以上。
苏丹石油项目大大带动了国内石油物资装备、技术和工程承包出口。由于在苏丹石油项目中中方是主要投资者,联合作业公司中中油集团又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项目实施中优先使用了中国的石油技术和工程承包。
低油价时代的新困局
由于两年内战,南苏丹的原油产量已经下降了50[%],至仅有12万桶/日。而随着最近的冲突在威胁一个仅有几个月的权力的政府的统治,原油产量可能进一步下降。
南苏丹的原油日产量为16万桶。这个数字仅相当于2011年的一半不到。南苏丹的原油产量取决于中石油。中石油拥有苏丹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40[%]股权,油田的勘探、开发及管道运输亦多倚仗于中石油。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中石油需要补贴给位于北部的苏丹政府每桶约24美元的灌输费,再加上处理费、环保费,“三费”加起来,按照目前的油价,中石油每卖一桶油都在亏损。但另一方面,南苏丹政府却又不允许油田停产,“他们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以前你们在这里赚了很多钱,现在理应维持生产。”这让中石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中石油必须按照南苏丹政府的要求继续生产;另一方面,每卖一桶原油又必须承担为数不少的亏损。
最不安定的国家
苏丹,被联合国等组织界定为地球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历经数十年内战,这个国家在几年前一分为二,最终换来了南苏丹的独立。2011年,苏丹南北分治,中石油从此被夹在了南北苏丹之间,地位尴尬。此后,这个拥有整个苏丹地区石油探明储量75[%]的新国家内部武装冲突不断,每次武装冲突,率先受波及的可能就是油田和管道。
今年7月9日那一天,本应该是庆祝南苏丹独立5周年的日子,但在纪念日前夜,再次响起*声。中石油也不得不开展一场掩护员工以及其他中方人员“逃离”*林弹雨的战役。在苏丹已工作接近20年的一位中石油工程师说:“现在一听到*炮声,就本能的原地卧倒。”一边是石油,一边是炮火,这是中石油在南苏丹处境的真实写照。石油工业备受打击。
曙光在前方?
由于中方的坚守,中石油与南苏丹政府的合作开始好转。事实上,以石油出口为主的苏丹政府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有数据显示南苏丹出口的石油中,有60[%]是给中国。南苏丹成为中国炼油企业石油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之一,而中国是该国最重要的国际援助来源国。
众所周知,石油资源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一个部分而已,碳是运转于世界的一个关键点,只要地球上的物质存在,碳元素将会继续循环下去,它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但是不论它会循环多久,只要是资源总有开采完的那一天,只是这个周期可能比较长而已,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
【更多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铜等操作指导和资讯欢迎关注沁雯析金v-信:qwxj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