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日,现年82岁的明仁天皇通过视频发表事先录制好的电视讲话,表明有关退位事宜的个人意愿。 这一突如其来的“宫廷之变”发生在日本新国家主义政治进程不断往前推进的此时此刻,实在是耐人寻味。
历史上“天皇退位”一事并非没有发生过,事实上在明仁天皇之前的 124 任天皇中,有近半数的天皇曾退位。只不过,明治时代以来的200年都没有再出现过,因为明治时期颁布了一个确定日本皇室制度及结构的重要法律——《皇室典范》,第一章明确规定皇位继承事宜。其中,第四条规定天皇驾崩后,皇嗣才能即位,即天皇是个“终身职业”。
那么明仁天皇未能终身于天皇职业,原因何在?
表面上看是因为明仁天皇年老体衰。2013年,明仁天皇因肺支气管感染入院治疗,2014年做了*搭桥手术。今年2月底,他因劳累而患上甲型流感,高烧不退,不得不暂停公务静养。他不愿今后年纪渐大而无法承担工作上,所以萌生了退位的想法。那么,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
笔者以为,“天皇退位”绝没有日本媒体和日本政治家所渲染得那么动人、那么简单、那么无可奈何,万不能被这一“表象”蒙蔽。在笔者看来,安倍内阁实际正在下一盘大棋,在这盘大棋局中,天皇是一粒十分重要的棋子。
看历史:所谓“万世一系”的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而存在的历史记录只有两次,一次是公元6世纪大化改新,大和国征服了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国家开始走向高度统一时,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第二次就是明治维新时期。国家再次走向高度统一时,大政奉还,天皇权力又一次达到巅峰。而在这中间1000多年时间里,天皇一直大权旁落,处在被架空状态。换言之,只有当日本走向国家高度统一时,天皇才会被请到政治权力的舞台中心。
看近代:近代以来,日本出现过三次建构近代主权国家的进程,第一次是明治维新(自建),试图以“国体论”下的天皇制和神道教等名义打造所谓的主权国家,最终遭到惨败;第二次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他建),但因是美国人强加于它,而不是日本的自主选择,由此带来的不满和怨恨,导致了日本第三次国家再建冲动;第三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发的新国家主义政治进程(再建)。这一政治进程起因于日本经济的强大和大国意识的觉醒。日本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开始不满战后的被改造被安排,试图进行战后总决算,彻底地告别战后,以自己的方式去“再建国家”。
这一强烈的愿望和冲动已成为老一代政治家和战后新生代政治家的“共谋”,成为他们前赴后继的最高政治诉求。从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总决算”,到小泽的“普通国家论”,从小泉纯一郎的“狂人政治”,到安倍晋三渴望将日本打造成“美丽国家”和强大的国家,日本政治家群体无不对皇宫暗送秋波,对天皇赞美有加。
2013年4月28日,在日本政府举行“主权恢复日”活动时,安倍等人在天皇面前高喊“天皇陛下万岁”,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日本政府急于掩饰,将安倍三呼万岁的声音消音,之后不再提及,因为条件还不成熟。但安倍的莽撞却不慎泄露了心迹,露出了马脚,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
现在,当安倍已基本解除法律对集体自卫权的禁锢,顺利通过新安保法,在众参两院稳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席位,开始谋划修改宪法的关键时刻,便以时不我待的急迫心情将目光再次投向了皇宫。这次他吸取了教训,不再莽撞,而是精心编导了一幕温柔戏,让天皇自己站出来说话,主动向国民袒露心迹。安倍已不露声色地行动,巧借各种力量,大胆策划启用天皇这枚重要棋子。
让年迈的天皇主动提出退位,实乃一箭三雕,一是天皇的确老了,无法像16岁登基的明治天皇那样能用一腔热血和激情去创造辉煌,如今要重温明治维新之梦,就必须让更年轻的天皇来承担重建国家的重任,协助安倍一起打造美丽日本;二是将天皇制现代化和制度化,可以赢得国民广泛而高度的同情、认可和支持,为有效地动用天皇力量来唤起国人的爱国心和国家主义精神埋下伏笔,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赢得世界的理解。
可见,“天皇退位”背后实乃安倍的又一大手笔,大布局,大图谋。世人必须擦亮眼睛,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警惕!
了解全球热点、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界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如果你还在期货、现货、油、沥青、贵金属投资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咨询本人,欢迎探讨交流,文/沁雯析金(V信:qwxj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