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曆來是產油國的必爭之地。
近年來,俄羅斯就開始大力開拓中國市場。不僅與中石油等企業簽訂了數億元石油大單,大規模修建石油傳輸管線。隨着中國逐步放開原油進口配額,俄羅斯還率先搶占地方獨立煉油廠市場。
自2014年下半年油價下滑開始,沙特和俄羅斯就一直為爭奪中國市場份額而“暗戰”。而如今,隨着地方獨立煉油廠因素的出現,雙方的戰鬥正在升級。
在曆史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沙特都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方,但憑借地方獨立煉油廠的訂單,俄羅斯已經多個月份對華原油出口超越沙特。這也迫使沙特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一直被他們忽視的地方煉油市場,以期奪回市場份額。
2015年以來,中國政府為了打破國內幾家石化巨頭的壟斷,倒逼改革,逐步對多家地方煉油企業放開了原油進口配額。這些地方煉油企業大多數來自山東,與“三桶油”等巨頭相比,他們的產能更具彈性。
2015年5月以來俄羅斯對華出口的石油超過中國每月從沙特的進口量6倍。專家們認為,目前的所有狀況都有利於俄羅斯進一步增加出口。
與沙特石油相比,俄羅斯石油具有兩個重要優勢:俄羅斯石油運輸起來更加容易,在質量方面它更適合位於邊境地區的中國小型煉油廠。
最近10年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對華出口量逐年增長,增加了19倍,至3600萬噸,2020年前有可能增長到5000萬噸。該報援引俄羅斯石油公司人士的消息報道:“而且這個數量的四分之三,即2800萬噸來自俄羅斯石油公司。”
他補充說:“我們仍在繼續增加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公司爭取擴大客戶群:已經成功嘗試了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客戶供貨,包括向小型煉油廠供貨。”
如今,緩過神來的沙特也開始反擊。為了阻止俄羅斯進一步蠶食中國市場,沙特開始增加對中國的原油運輸,並且還願意忍受低於市場的價格,寧願虧錢也要維持沙特阿美公司在中國的地位。
據路透報道,沙特阿美最近向一家中國獨立煉油廠——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出手了73萬桶原油。這是沙特頭一次想獨立煉廠觸出售現貨原油。
要知道在此之前,阿美都是按照官方售價,向獨立煉廠出售一年期或更長期限的期貨合約,從來沒有交易過現貨。但由於俄羅斯的出手讓阿美特別緊張,阿美不僅不再收取期貨對現貨的溢價,而且價格還低於其售往迪拜的基準價。
采購聯盟發起人、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3月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采購成本占石油加工成本的90[%]以上,統一采購有利於議價能力的提升,降低采購成本。
盡管過去兩個多月來,受美元貶值和原油市場預期好轉推動,全球原油市場出現了一波強勁反彈。布倫特原油上周一度突破48美元,逼近50美元關口。但由於凍產協議破滅,原來期待的中國需求可能落空等諸多因素,市場對於原油繼續上漲的動力並沒有信心。
但即便如此,如果國際油價的繼續上漲,中國獨立煉廠的境況也將進一步惡化。屆時沙特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可能不得不提供折扣。
這將是一場耐心和毅力的較量。
文/露雪 微信:lovex866 QQ:578218709(現貨投資指導)
筆者CFP注冊理財規劃師,中金在線2015年度最佳分析師,從事多年金融領域相關工作,專注於走勢研究、投資理念和風險控制。對(天然氣、白銀、銅等貴金屬)現貨大宗商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