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GDP世界第二,印度第八;人口中国近14亿,印度近13亿,两国都是二战后经历了重新建设的国家,从经济、人口、历史发展等,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上频频被比较的两个发展中大国。
近年来,关于“印度或将赶超中国”的观点喧嚣而上,不少人都将印度视为“中国制造”的替代者,下一个引领GDP增速的国家。
印度VS中国
其实,中印两国的经济起点是比较类似的,发展过程也差不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可以超越,但是印度真想超越中国经济总量,他真的有实力?
印度与中国发展差异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的不同
印度是个“高速公路零公里”的国家,而中国目前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
经济结构和国际声望的显著差别
就两国经济发展情况来讲,中国是在经济的大起大落中进行最基础的资本原始积累。但是印度经济发展始终平稳,平稳开始,平稳发展,和中国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中国是在1969年左右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进入工业化快速增长期。
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是新兴国家两颗耀眼明星。过去16年间,印度GDP总量上涨了4倍。2001年印度GDP总量4940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印度GDP总量将达到2.2万亿美元。有机构分析,如果印度每年GDP增速保持在7[%]—10[%]之间,2032年前印度GDP总量将实现10万亿美元目标。
中国怎么办?
与印度相比,中国社会目前亦不再“年轻”,人口红利正快速消退,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疲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正处于艰难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均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在于社会各阶层,能否接受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新的航程。
虚高的经济增速会让人滋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莫迪政府迟迟未通过曾被大力鼓吹的改革措施。
除了虚高的经济增长数据,印度实体经济鲜有复苏迹象。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减缓;坏账和偏高的贷款利率困扰银行业者和企业;建筑和钻石抛光行业大量裁员……
那么,印度究竟有没有超越中国的实力?在御金看来,印度在日后必然会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一员,无论是人口还是其国内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结构,都有表明其经济发展的态势。至于其能否超越中国的经济,最终无非只是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罢了。
此消息对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投资者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看不清形势,捉摸不透行情。犹豫不决的心理造成连续失误。在此,有对沥青、天然气、白银以及铜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可关注笔者微-信 WYYJ101217 (长按可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