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撰文
6月份中國原油淨進口量和國內原油產量環比均現下滑,但6月原油加工量環比增加。盡管原油供應量下降,但監測範圍內原油商業庫存環比增長,幅度較小。
中國6月原油進口比5月下滑逾5[%],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或許秋白這篇文章的題目看似有點誇張,其實市場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原油市場講的是供需關系,而供應面在不斷的增強,而需求面正在不斷的減弱!從去年開始中國不再限制民營煉油商只能從國有石油公司購買原油,因此這些獨立的“茶壺”煉油商的海外進口量大幅增加,這也催生了油價的答複上漲!而現在油價回落至40美元,這能否再次刺激到這些產油商的胃口?
鑒於美國和歐洲石油需求增長停滯,亞洲已經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支柱。但就連亞洲的石油需求增長如今也磕磕絆絆。根據湯森路透的Eikon數據顯示,進入亞洲的油輪已經連續第四個月減少。同時,英國脫歐給石油消費帶來的影響可能進一步推後供需再平衡的進程,有可能延後六個月。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6月份共進口3062萬噸原油,約合每日748萬桶,為今年1月來最低水平。不過,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總體原油進口量同比激增14.2[%],並刷新1.87億桶的曆史記錄。與此同時,6月中國燃油淨出口跳增至200萬噸,為去年11月來最高。
在過去十年,亞洲的燃油需求呈現的需求增長可能已是明日黃花。盡管基本沒人覺得亞洲需求會直線下降,但很多人稱石油業需要調整,以適應未來亞洲需求增長下降的現實,就如同煤炭和鋼鐵行業那樣。進入亞洲的油輪已連續第四個月減少,石油業亟待調整以適應未來亞洲需求增長下降的現實。
在中國,石油實際需求的增速似乎正在放緩。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經濟正在全面放緩;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正努力讓經濟從重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導致柴油、燃料油等工業用油的需求降溫。這意味着中國進口石油中,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在中國被消耗掉,而是以戰略儲備或商業儲備的形式被儲存起來,或是被加工再出口。
回顧一下昨晚的EIA數據,EIA庫存增加,精煉油增加,利空原油,數據公布後油價下跌,破新低;然而汽油庫存答複下降,美國原油生產降低,利多原油,至油價觸底後迅速反彈,形成深V走勢!昨晚造作的投資者或許也沒有完全反應過來瞬時的逆轉!而亞盤期間的走勢完全失去了方向,秋白個人認為,亞盤期間原油的走勢正在多空博弈,尋找方向!
但是雖然昨晚利多占據了上風,經過一夜的發酵,似乎已經在亞盤期間疲軟,上升動能明顯不再強勁,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該考慮一下利空的消息面的呢?多頭局面緩解,空頭趨勢是否該凸顯出來?近期油價的大跌,大多數是因為原油過剩的局面所導致,美元的走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而從昨晚的庫存增加也進一步說明市場原油過剩的局面並未緩解,因此,多頭過後,在原油過剩的打壓下,油價很有可能繼續走低!
筆者秋白薇-信:xtqj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