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些年日本成为了中国普通百姓国外旅游名单上面的一大热点,而相当一部分游客赴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物,不过近期日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国民泼了一盆冷水。先是日本知名车企三菱公司篡改燃效数据丑闻震惊了很多人,近期引人关注的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测试数据造成安全气囊存在很大的隐患,一系列的事件让“日本制造”被拉下神坛,那么我们还改相信什么?
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购物热情究竟到达了何种程度?根据去年春节期间的统计,估计有多达45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在日购物花费近60亿人民币,这也是创了历史顶峰,主要原因在于日元贬值,同样的1000元人民币跟几年前相比可多换近4000日元。其次去年春节日本食品、化妆品被纳入外国游客免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也放宽了中国人赴日的签证政策,这使得赴日更为方便,最后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中日航空成本降低。 那么日本什么商品吸引着国内百姓前赴后继?其实受欢迎的日本产品从名牌包到马桶盖都有,去年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帖子也是火上了网络,这已经反映了一个现实,中国百姓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更感兴趣,除了汽车、手表、化妆品等传统商品外,剃须刀、保温杯、美容棒、陶瓷刀等也都走进寻常百姓家。
空前火热的“购物潮”主要收益于日本产品的高性价比,这也将“日本制造”推上了神坛,但是最后把它拉下神坛也恰恰是产品技术的作弊与蒙混过关。高田是日本最主要的安全气囊生产商,却生产了过去10年间造成超过百人死伤的“死亡气囊”,由于负面形象高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召回欧洲、北美以及中国的汽车。日本制造业已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制造”不再是人们口中的神话。 日本制造业的危机
日本制造业企业善于将某种技术或品质发扬到极致,但在如今全球范围内革命性技术突破的产业环境中却很难适应。“日本制造”强调技术和产品创新,但更多的是在已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更新,缺乏主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性思维。日本式创新脱离消费市场,而生产与研发的分离会使得创新部门掌握的消费终端信息大大滞后,难以迅速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追求极致质量和细节的“匠人精神”也令日本制造业沉溺于技术升级。当技术无法与产品实用性相合,过高的技术追求反而为企业带来成本危机,令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同时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导致日本创业氛围渐渐消失,产业活力下降。在锈化的社会齿轮带动下,日本年轻人更趋向于当安逸的“上班族”,创业和创新热情越来越少。对此,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曾撰文说,“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无法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一种从市场需求不足到创新弱化的恶性循环。 “日本制造”不再像之前那样被神化其实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只有把我们国有制造产品的技术不断提高上去,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不断创新迎合大众的需求,属于我们的“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地扬眉吐气,让我们自己的店铺不断“爆买“,甚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尾声:
本人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学”研究者,但是同时作为一名军事迷的资深学者;能相识便是有缘,对目前经济现状或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倪老师威\信:192 671 644 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同时解析(天然气、原油</a>沥青、黄金、铜、白银,铝,镍,期货、股票)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解读当前经济动态,实时掌握全球金融,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文\ 倪雪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