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周三(7月27日)刊登了《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顾仲阳撰写的一篇标题为《激发民间投资,金融支持别退缩》的评论文章。该文指出,金融机构应转变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少些釜底抽薪,尤其是要综合评判企业投资周期、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进行贷款约期,尽量避免贷款期限与投资周期不匹配。
该作者表示,投资不振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是当前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指向,就是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
他还强调,如果不加区分地断掉金融支持,看不到一些民营企业只是面临一时的困难,不实施必要的补血措施,帮他们把握住转型升级的机会,结果可能会多输。银行和企业是鱼水关系,企业不行了,银行也没好日子过。
他还指出,促进金融加力支持民间投资,政府需要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帮银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赢得金融支持创造更大空间。
据快讯通财经此前提及,中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创下近十五年来又一个新低。针对“民间投资下降因为国内投资困难,出现资金转移海外投资”的说法,商务部在7 月1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海外投资增长虽然很快,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金额有限,占国内投资规模仍非常小。
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增速比1-5月份进一步回落 1.1个百分点。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比 1-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占比,双降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安邦咨询认为,民间投资大幅下滑与货币因素之间确有关联,但货币投入和货币发行机制的改变实际上是民间投资不断萎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民间投资下滑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远不止货币发行机制变化。
该机构还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经济生产中的投资回报率(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房地产业)与以往相比很不理想,企业对经济前景不乐观;其次,民企的投资门槛过高;另外,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以及融资困难没有明显改善;最后,资金大幅外流。
李克强总理上周在“1+6”圆桌会上称,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基本面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仍有回旋余地。 文/子君女王
你在选择老师的同时,我也在选择客户。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零晨2点睡觉,平均每天差不多盯盘16个小时,研究盘面,分析行情!到点提醒客户做单,客户做完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其他的全部由我来跟单,到点提醒出场。花费这么多的精力,赚钱又有何难!若你信任我,我就不会辜负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现货笔者交流微信:zijun889889(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