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
第一,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国入世后15年过渡期内,欧美等世贸组织成员可在对华反倾销案中对中国企业适用特殊计算方式,即参考第三国价格的“替代国”方法。今年12月11日后,该条款将失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获得承认。
所谓“替代国”的做法是这样的:比如中国某种钢材的生产成本是每吨300美元,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卖330美元。由于中国人力成本便宜,钢铁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其成本和销售价格肯定远远低于欧美产品。这时候,欧美就可以找一个类似斯里兰卡这种发展中国家,用他们生产的这类钢材成本(比如每吨500美元)来说事。据此,可以向中国钢材每吨征收500-330=170美元的反倾销税。
过去15年里,中国制造就是忍受着这样的苛刻的贸易规则,不断开拓市场的。现在,中国企业终于看到了曙光。对于当年的承诺,欧美先是不打算兑现(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取消“替代国”做法),同时不断推出一轮又一轮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最近欧盟又开始玩新花招,考虑废除“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制度,不跟中国讨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了,而是将个案考察是否存在“国家干预”造成的“市场扰乱”。新方案的细节仍然没有公开,未来要施行需获得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的通过。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欧美在类似问题上可以放印度一马,甚至放俄罗斯、沙特、巴基斯坦一马,但绝对不会轻易放中国一马。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经济体量太大,中国人太勤劳,中国的产品太有竞争力了!
也正因为如此,欧美日对人民币适度贬值也非常敏感,常常跳出来说三道四,施加压力。
第二,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两党的政客都希望获得更多选票。而当前民粹主义在世界各地崛起,反对全球化的声浪日盛,为了获得中下层选民的支持,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都拿中国说事,因为目前能挑战美国地位的似乎只有中国。而南海争端和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都与此有关。
第三,今年还是英国退欧年,欧盟自信心下降,对外来竞争变得更加敏感。
第四,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主要经济体均陷入通缩、失业加剧的困境,都想通过贸易争端、汇率变化等手段,来为自己的国家多谋取一些利益。
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从中国的角度看,似乎外部纷争不断。一会儿是南海仲裁,一会儿是美国航母挑衅,一会儿是东海问题,一会儿又是贸易摩擦。至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收购,也屡屡吃闭门羹。
仅在2016年6月,在欧美带头和鼓励下,多个国家就发起了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大合唱。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土耳其,甚至越南,此起彼伏地跟中国钢铁过不去。
前两天,美国还对产自中国的洗衣机发起了反倾销。针对的厂商竟然在华投资的韩国三星、LG。那意思似乎是说:想卖产品到美国吗?赶快从中国搬走吧!
至于欧盟,过去这些年先后对中国的鞋类、蜡烛、陶瓷、电讯设备、光伏产品、多种钢铁产品发起过反倾销。
来而不往非礼也。对待反倾销最后的办法就是反倾销,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贸易规则来博弈,让对方无话可说,自然知道收敛。毕竟,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放弃和忽视!
做投资真正的利器是自己的感悟与思想,跟随趋势交易永远不被市场淘汰的技术。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交易高手十分简单,只要你能树立在市场上生存的正确原理,并坚持恰当地运用它。 “策略重于预测”的观念,非常非常重要,策略可以在你预测不准的情况下挽救你的小命。要有好的心态,信自己的理念和模式(当然是被证明正确的),不为暂时输钱而随便改来改去,我们终究能慢慢向罗马爬去。
撰稿人微信:209107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