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金妙计 微信:ZHM13164171879
7月13日,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在目前的政策情景下,中国化石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左右到达峰值,而到2045年前后,天然气将超越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从世界范围来看,包括埃克森美孚、BP、IEA等在内的石油公司和能源机构都曾发布过类似的报告。但在国内,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所发布的这篇报告尚属首次。
主要负责这次报告制定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所副所长杜伟告诉记者,许多国际石油公司都在定期发布能源展望,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很多公司将这些对未来能源局势的判断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他说,“这是我们首次发布,但在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持续研究了很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呈现在不同情景下的未来能源版图,这次报告将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分为四个情景:粗放、现政策、低碳和强约束,并依据不同的情景预测出不同的结论,并将展望期延至2050年。
报告中预计,全球天然气消费由2014年的3.4万亿立方米,持续增长至2050年的5.5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4[%],是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其中,发电将会是最主要的利用部门,将长期保持在37[%]左右的比重,至2050年年均增长1.3[%]。
而对于中国来说,到2050年将会接近美国目前的消费水平。2030年天然气消费增长到5100亿立方米,2050年达到7100亿立方米,2014-2015年年均增长3.7[%]左右。
“从目前来看,是天然气的黄金时代。”杜伟说,“但是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利用还是存在着许多困难。”“十二五”规划的天然气消费预期目标是2300亿立方米,但现实非常“骨感”,截至2015年年末,当年天然气消费量为1940亿立方米,距离规划差距不少。
点金妙计分析,造成天然气消费量提升困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天然气在目前经济性不足。“我们的天然气从国外通过长输管道运到各省门站,又要经过省内管网和城市燃气,加价环节较多,尤其是配气成本过高,造成终端利用成本高居不下。”他说,“然而天然气的这些成本在很大范围上是要跟煤炭比较的,这一价格差显而易见。”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是净回值法定价,但是这一定价机制还是有限制性的,与市场化的定价有一定差距。但目前有许多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会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目标调整天然气价格机制。
另外,目前在终端消费中,民用气和工业气价格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以北京为例,天然气单位用量小但输送成本高的民用气基准价位2.28元(2015年11月数据),用量大又输送成本低的工业用气价格则高达3.22元。
“民用燃气的可承受能力强,但工业就不是这样了,成本稍微高一些企业就用不起了,”杜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价格制度不够市场化以外,基础设施包括储气库的调峰能力也有不足,储气库无法像有的国家那样,低价进高价出,基本都是亏损状态运营。”
但无论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后,天然气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与此同时,未来油气行业在零售领域也有新的发展机会。“以加油站为例,在将来电动车、天然气汽车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可以在现在加油站的基础上增加加气和充电装置,提升加油站的利用效率。”他说。
【点金妙计寄语】
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当你学会主动,当你懂得索要,一切的迷茫将豁然开朗。
本人对现货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点金妙计微信:ZHM13164171879,(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