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久没有这么紧张热闹过了,A股超级股灾的阴影依然笼罩中国,南海危机紧张得就像水煮沸了,美国要把萨德反导系统布置到中国家门口,荷兰海牙仲裁法院仲裁结果肆意践踏中国主权。A股超级股灾当时的感觉使中国前所未有的接近金融危机,现在的周边紧张局势更是让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不管是打仗,经济竞争,还是大国博弈是成本高昂的游戏,所以全球流动性紧缩中的大国博弈从金融经济学本质上来说可以讲是流动性争夺之战。
打个什么比喻好呢?流动性这玩意就像被子,流动性紧缩(以美联储加息和中国M2同比增速坍塌为代表)就像冬天来了被子不够用,于是大家都在抢被子,不然就得冻得发高烧。这是一个抢被子的时代,而通过宏观金融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A股超级股灾,南海危机,台湾居然瞄准大陆误射*,美国要把萨德反导系统布置到中国家门口,荷兰海牙仲裁法院仲裁结果肆意践踏中国主权等事件背后中美两国抢被子的过程。
南海战云密布,韩国部署萨德,但美国的绝杀招藏在这些宏观金融数据背后。
一.中美流动性争夺战
有很多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大象无形,大棋无棋。比如说A股超级股灾,南海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这些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不管是打仗,经济竞争,还是大国博弈,只要它能影响金融市场,就一定会被宏观金融数据反映。让我们来看下面这几个数据图:
有不少人说中国的超级股灾和美国的敌对势力没有关系,而从上面的三个数据图,我们发现超级股灾引发的A股大盘坍塌和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最猛的一波下跌在时间点和节奏上具有非常强的一致性,和改开以来中国外储资产规模最迅猛的一波减少在趋势上也惊人的一致。
更为蹊跷的是,股灾期间的2015年9月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开始直线拉升,并在2016年5月达到震古烁今的历史最高水平—242.64[%]。我们知道大陆香港之间的虚假贸易是资金逃离大陆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由此可知超级股灾使得资金逃离中国的速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这一点也被彭博社的数据证明了:去年逃离中国的资金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是一个改开以来前所未有的记录。
能不能证明中国的超级股灾和美国的敌对势力的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显示超级股灾导致了改开以来中国本币汇率最猛的一波下跌,外储资产规模最迅猛的一波减少,以及最迅猛的一波资金逃离。
再看下面这个数据图,背后的真相会显现的更加清晰:
从上面的数据图我们发现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资金逃离中国速度的一个重要反映)在2015年9月开始直线拉升的同时,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这是一个接近债务危机触发点的水平,并且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的增速也越来越快,08年后每遇到这样的情况,美联储都通过加码量宽的方式来解决。
打个比方,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就好比金融系统发烧了,而量宽就是退烧药。但是2015年9月,美联储退出量宽都快一年了,美联储没了退烧药这可怎么办?于是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开始疯狂的直线拉升,资金开始大量的借虚假贸易渠道逃离中国。
几个意思?美联储没法再给美国金融系统开退烧药了,那么就把中国的资金抽走,做成退烧药吧。果然当中国从香港的进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速于2016年2月突破前历史最高纪录—99.00[%]的时候,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见顶,之后一路向下。美国的金融系统在美联储退出量宽和加息的背景下居然成功退烧了。而这个退烧药是抽中国流动性的血制造的。总共抽了多少,彭博的数据是2015年总共抽了1万亿美元。
二.超级股灾,南海危机,安倍经济学,所有不相关的事件都联系在一起
美联储退出量宽并加息本来是可以在去年年底左右引爆美国债务危机(在2015年9月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的,结果通过从中国抽走了1万亿美元,成功化解了危机。
打个什么比喻好呢?流动性这玩意就像被子,流动性紧缩(以美联储加息和中国M2同比增速坍塌为代表)就像冬天来了被子不够用,于是大家都在抢被子,不然就得冻得发高烧。
这是一个抢被子的时代,而通过宏观金融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抢被子的过程。
超级股灾解读完了,再说南海危机。南海危机严重到了什么地步?涉及到中国的主权问题,这是要逼着咱们打仗或者被打脸打残的节奏。南海危机的水可以说是煮沸了。
英国退欧,乌克兰分裂,德意志银行可能要破产,本来的避险资产天堂(Safe H*en)欧洲乱成了一锅粥,避险资金大量逃离欧洲,那么能装下这些避险资金的地方还真不多,除了美国,应该可以算是中国吧。
中国的GDP,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等都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规模,又赶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强潮,欧洲避险资金要撤过来了,中国不就有可能在避险天堂堂(Safe H*en)里迅速上位吗?这是要和美国抢被子的节奏啊。通过南海危机,台湾*误射等等恶心人的事件把中国整得像要打仗一样,我看你怎么充当避险天堂和我抢被子?美国有没有这么干的意图呢?和上面中国的超级股灾和美国的敌对势力有没有关系一样,证不证明不重要。但是如果真的中国打起仗来,我们从宏观金融数据上又可以看出来,这也是个抢被子的游戏。
有很多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大象无形,大棋无棋。比如说超级股灾,南海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这些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那就是争夺流动性。
让我们再来聊聊安倍经济学。在台湾向大陆误射*的节骨眼上,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抵达东京,会见了安倍晋三和黑田东彦。可能日本央行又要加码量宽了。那么日本量宽在抢被子大战当中又扮演什么叫色呢?让我们看下面的数据图:
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比增速(蓝色,左轴),美国标普500同比增速(红色,右轴)数据来源:美联储。
从上面的数据图我们可以看到,自金融海啸以来,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比增速和美国标普500同比增速在趋势上一致性很高。这意味着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在某种程度上是给美国送被子盖的。
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人民币战略贬值
美国和中国抢被子,安倍经济学为美国送被子。难怪黑田东彦搞量化宽松促使日元大贬,美国乐见其成,但却威胁中国不能通过降息或者量宽等措施推动人民币贬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差地别,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数据图:
标普500指数同比增速(红色,右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蓝色,右轴)数据来源:美联储
从上面的数据图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6月中,人民币放弃紧盯美元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标普500指数同比增速在趋势上就形成了很强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人民币越贬值,美股大盘向下调整的压力就越大。很明显,人民币贬值起到的作用就是和美国抢被子。
今年以来中国不顾美国多次警告,义无反顾的推进人民币贬值,并且贬值幅度屡创纪录,结果南海危机紧张程度就越来越高,连很久没有大动作的日本央行似乎也要大动起来。不管是打仗,还是经济竞争,大国博弈是成本高昂的游戏,所以全球流动性紧缩中的大国博弈从金融经济学本质上来说可以讲是流动性争夺之战。超级股灾,南海危机,安倍经济学,人民币贬值,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其实都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中美之间的流动性争夺。
四.中国的突围之策—扼杀人民币贬值预期
中国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流动性枯竭,这从M2同比增速长期的坍塌中可以看出。要扭转流动性枯竭,关键就在于扼杀人民币贬值预期,这就要求人民币迅速贬值到位。让我们看下面的数据图:
如图所示,过去10年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比增速和中国外汇占款余额同比增速极度正相关,而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有90[%]左右来自于外汇占款。中国要想扭转流动性枯竭,就必须使人民币汇率筑底反转,但只要人民币贬值预期还存在,这就不可能,所以人民币应该迅速贬值到位。
人民币一旦贬值到位,就会迈上漫长的升值之旅,中国的流动性就会越来越充裕,主要的人民币资产,包括A股,都会向上重估,但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要中国不在人民币贬值这件事上对美国做出让步,美国就会不断给中国找事。超级股灾,南海危机,以及安倍经济学,这些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却在为一个战略目标服务。
南海战云密布,韩国部署萨德,但美国的绝杀招真的不在战场上,而在没有刀光剑影的金融世界里。美国的伊拉克战争的账单是2万亿美元,中国的南海战争的账单会是多少?现代大国战争尤其需要有账房先生来埋单。去年超级股灾里的中国通过虚假贸易等渠道被放了1万亿美元的血,今年如果再放个1万亿美元的血,那么中国拿什么去打南海战争?抽中国流动性的血才是美国对中国的绝杀招,南海战云密布,韩国部署萨德,这一切都是明修栈道,绝杀却在暗度成仓。
五.所有的压力最后都汇聚到了人民币汇率
在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到位前,人民币风险资产(A股,房地产,企业债等)由于流动性枯竭而向下重大调整的风险就无法解除。而美国的经济也在和流动性危机作战(2015年9月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突破了6[%]这是一个接近债务危机触发点的水平),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国抽走更多的流动性。去年抽走了1万亿美元,今年看样子很难了,因为中国似乎已经在资本外流方面企稳了。
所以美国心急呐,所有的压力最后都汇聚到了人民币汇率。大象无形,大棋无棋,中美之间的这一场金融大决战战大概率将决定未来50年中美两国的国运。
大家不要盯着美国人的栈道一个劲的喊打喊杀,而任由其暗度成仓对中国展开金融绝杀。
中美之间的流动性争夺战分三个阶段,2015年是战略防守,中国失血1万亿美元,2016年开始是战略相持阶段,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上行,美元下行)筑底反转将开启战略反攻阶段。若金融战不落败,则南海无恙。若人民币汇率筑底反转,A股的超级牛市也将锐不可当。天佑中华。
大宗商品投资交流微信号:ymlj1105(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