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铭论金/微信jmjm1718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6年7月12日,本应是普通的一天,但南海仲裁案结果的出炉却让这一天在世界舆论眼中变得“很不寻常”。尽管中国已明确表示不接受、不承认裁决,但面对这场闹剧可能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国际舆论还是一片担忧。《澳大利亚人报》11日称,亚洲屏住呼吸等待南海裁决,结果可能引发“自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以来对国际秩序的最大考验”。除了裁决结果,外界最关注的是中国、菲律宾和美国三方将作何反应,有外媒罗列出中国从“温和”到“强硬”的一系列回应“选项”。美国虽然不是直接当事方,但谁都清楚,一心扮演“南海警察”角色的山姆大叔才是争端背后的最大推手。美联社宣称,不仅关乎岛礁和水域主权,南海纠纷成了“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亚洲战略秩序的试验场”。不管华盛顿怎么想,有一点可以确认,中国不可能为了“照顾”美国的想法在主权问题上让步。被美国等国家寄予厚望的仲裁节点过后,南海局势会何去何从?
仲裁会引发“冲突风暴”?
“海上的巨大风险:菲律宾VS中国”,《悉尼先驱晨报》11日称,南海仲裁庭即将就南海争议水域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裁决,这是目前全球政治中最受关注的决定之一。这也正是澳大利亚所担心的时刻:中美之间的争斗或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风暴。美国一直急于确保裁决结果得到尽可能多的宣传,中国则在上周报之以海军演习和蔑视。《澳大利亚人报》称,南海仲裁结果出炉之际,亚洲将屏住呼吸。每年世界商船运输一半要通过南海。近来,中国海军在西沙群岛附近举行演习,而美国“斯特西姆”号、“斯普鲁恩斯”号驱逐舰则在中国控制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附近驶过。在北京工作的分析师汤姆·米勒称,“裁决预计将更清晰地划出潜在的战线。”中方表示,无论仲裁案最终结果如何,中方都不会接受和承认。中国外长王毅称之为“一场闹剧”。
美媒猜测中国三种反应
面对自己不承认的仲裁结果,中国会如何反应?英国《卫报》11日称,外界普遍预计仲裁结果将有利于马尼拉,这可能引发北京的愤怒和抗议,反应的激烈程度将决定于裁决的力度和细节。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者汤斯恩德说,北京将以愤怒言辞回应仲裁庭的任何批评,并可能加强在其控制的岛礁上的军事力量作为一种蔑视行为,“但不可能以军事上危险的方式出击”。
“北京的南海选择,从温和到强硬”,美国彭博社11日列出中国的“三种不同选择”。温和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表示中方不接受判决,或者说将完全无视其所谓判决;进一步扩展舆论战,强调60多个国家支持中方南海立场;暂停在南沙群岛新建军事设施。比较强硬回应:比如宣布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要求商业飞机和军机提前通报飞行计划;加大海警和军舰巡逻力度,封锁“坐滩”仁爱礁的菲方舰艇补给;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强硬回应:中方开始在黄岩岛建设人造设施,在岛上部署雷达、飞机和*能直接覆盖马尼拉和美军使用的菲律宾基地;在扩建岛礁上部署攻击性*系统和军队;将仁爱礁“坐滩”的菲方军舰拖走。
日本撺掇G7发声明
对美国的挑拨和双重标准,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悉尼先驱晨报》称,美国故意煽起对裁决的预期,尽管如此,裁决并不会结束南海僵局。中国誓言无视裁决,并大力争取自己的国际支持者。美国强调通过“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解决争端,但美国自身却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削弱了华盛顿的领导。根据公约,中国有权排除仲裁,正如澳大利亚在与东帝汶的海上边界争端中所做的那样。
新德里观察者研究基金会网络倡议负责人阿伦·莫汉·苏库马尔11日在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撰文说,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对美国并不像前任阿基诺三世那样有感情,菲方已经认识到以法律手段升级与中国的政治争端的愚蠢。在裁决前数日,杜特尔特寻求“尽早与中国直接对话”。仲裁对北京而言也许是一个挫折,但不会让双方关系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严重破坏地区稳定。正如中国前外交官戴秉国日前在华盛顿指出的那样,正是美国将领麦克阿瑟在二战后帮助中国收复南沙群岛。如果说当时的政治需要促使美国支持中国,现在它正推动菲律宾与北京对抗,而这是马尼拉难以承受的。
如果你对现货原油等贵金属投资感兴趣都可以关注笔者威信jmjm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