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又现一大危机——意大利银行业危机,意大利银行业积累了巨额坏账,或成为“欧版雷曼时刻”的*。意大利银行坏账率高达17[%],几乎是美国的10倍。即使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坏账率也只有5[%]。在欧元区上市的银行中,意大利银行坏账几乎占欧元区总坏账的一半。
英国公投当天意大利最大银行联合信贷银行的跌幅超过23[%],第二大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的跌幅不相上下。过去三个月意大利两大银行的股价跌幅均超过40[%]。整个意大利银行业的坏债高达3600亿欧元,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这一家银行的坏债就高达469亿欧元。
一旦意大利的银行坏债问题集中爆发造成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的事件在意大利重演的话,对于意大利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将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而英国脱欧加剧了市场对于意大利银行坏债问题的担忧。无论是国债还是企业债,想要成功的募集,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当希腊遭遇债务危机的时候,哪怕收益率超过90[%],仍然没有资金愿意投资。而英国的脱欧让市场对于意大利能否安稳度过银行坏债危机的信心崩盘。
英国脱欧后,意大利银行之所以迅速求助欧盟对意大利当地银行进行紧急救助(而不是让意大利银行自救),是因为意大利银行自救(bail-in)可能会引发银行挤兑的混乱局面。
【意大利政府以脱欧威胁挑战欧盟银行业新规】
毫无疑问意大利政府希望尽早出手搭救面临困境的几大银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这些银行注入资金,然而按照欧盟的银行监管又不允许政府使用公共资金来纾困银行业,一边是不得不救的银行业,一边是欧盟条例的限制,这让意大利脱欧的口号被喊了出来。
意大利政府已请求欧盟准许其向国内银行注入400亿欧元以稳定局面。然而这样做,意大利将有违欧盟2014年通过的一项反救助法案。根据欧盟新规,在纳税人救助之前,应该先由银行的股东和债权人进行救助。
意大利政府争辩称,违反这一法规是为防止英国脱欧导致银行业危机蔓延而筑起的一道防火墙,代价其实并不大。以德国为首的意大利的欧盟伙伴拒绝了这一想法,这让意大利暴露于潜在的银行业危机之中。
意大利总理伦奇在上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谈中表达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然而,以柏林为坚强后盾的欧盟打消了意大利的想法。一些欧洲官员私下里表达了对意大利的不满,认为意大利在处理银行业问题上动作迟缓,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付出了代价。他们认为,意大利想利用英国退欧作藉口,违反来之不易的银行业制度。
英国脱欧和意大利脱欧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有本质性的区别。英国是欧盟的成员国,但不是欧元区的成员国,英国有独立的货币体系,央行的决策也相对比较独立,英国虽然脱欧但是欧元区仍然保持完整性。一旦意大利脱欧,欧元区的完整性就会土崩瓦解,只要有一个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的破灭几乎很难避免。
哪怕意大利脱欧成功了,意大利政府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拯救银行业还是个问题,目前意大利政府债务已经高达2.23万亿欧元,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32[%],政府债务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3倍,而在2008年意大利政府债务和GDP基本持平,在过去6年这个比例出现了大幅的上升。
不单单是银行的投入没有合理的回报,政府的投入同样没有合理的回报。在目前英国脱欧的情况下,意大利政府继续举债已经出现问题,更何况一旦脱离欧盟,意大利政府想要增加债务来注入银行系统变得有些痴人说梦。 文/杜娘霸金(dnbj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