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试图通过剔除绩效糟糕的国有企业、培育规模较小但更具效益的民营企业来实现经济再平衡。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民营部门错过了过去8年期间国内的信贷热潮,尽管北京方面努力推动经济转型,使其降低国家主导的重工业的比重。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4日报道,北京大学经济学家介绍,民营部门债务与总资产之比已从2008年的48[%]降至2015年的35[%]。同期,国有部门这一比率小幅上升至53[%],尽管中国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有民营部门水平的三分之二。
“好杠杆减少了,坏杠杆增加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表示。
黄教授警告称,如果这种趋势不扭转,“财务资源将进一步从经济的高效率部分流向低效率部分,加剧资本错误配置,增加中国的经济风险。”
报道称,国企投资在今年上半年飙升,而民营企业的投资继续下降。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留存利润进行投资——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这种战略导致民营部门投资大幅下降。
同时,《亚洲政策》(AsiaPolicy)期刊援引的由JianjunLi和FengyunHu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受访的中小企业有近60[%]使用了非正式的信贷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引发了一场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消耗了巨大数量的钢材和其他大宗商品。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至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如今重工业中的国有企业遭遇慢性产能过剩,并在偿还银行贷款方面出现困难。
官方数据显示,国企利润在今年头五个月同比下降了近10[%]。
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成功民营企业。该国的互联网企业位居世界上规模最大之列。其200多名亿万富豪的财富来自各行各业。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从来没有赋予民营部门足够的功劳。
中国正试图通过剔除绩效糟糕的国有企业、培育规模较小但更具效益的民营企业来实现经济再平衡。但是,据黄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介绍,自2008年以来实际发生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他们为此发出了警告。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营部门。在《民进国退》一书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大胆宣称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由国家主导的经济向以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的转型,并认为民营部门是这个转型的主要动力。
不过,融资难题一直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合理收缩信贷规模的同时,应当落实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特别是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称。除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不应“一刀切”外,还需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目前大量民间资本无法通过合理渠道进入实体经济,亟待鼓励金融创新。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五条强调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指出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收费高、难度大,一些银行惜贷、压贷、抽贷、断贷行为时有发生。
《通知》要求,银监会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坦白地说,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所呈现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较多,既是经济问题的反映,也有金融失衡的原因。
央行此前曾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融资难、融资贵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其中债务率较高及风险溢价上升是重要原因,这又与股本融资不足、部分主体存在财务软约束、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较大等体制机制性因素有关。
因此,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多措并举,既要优化融资结构,又要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还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完善等。
笔者看法:
中国经济的支撑仍是以中小型的民企为主,国企对经济的带动只是少量的。笔者专注研究国内国际经济趋势,对天然气,贵金属有较深的研究,对投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下方V伩交流指导。
WLBJ59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