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原油价格已从2月的十二年低位反弹了86[%]。这背后其中有大部分都是中国的功劳,中国原油进口今年增加16[%],中国进口在2月份飙升至创纪录的每天804万桶。中国今年石油日均进口量或达到750万桶,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庞大的原油需求一直是支撑油价上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过,支撑油价从12年最低水平反弹的支柱之一可能正摇摇欲坠。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在6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充填战略石油储备库的进程可能正接近结束;随着油价暴跌,中国今年为储备目的进行的石油采购量增加了一倍。该行指出,停止战略储备目的的进口将导致该国石油进口量减少约15[%]。
中国不会定期公布其战略储备的容量或存储水平。摩根大通通过计算国内产量加上净进口,再减去被提炼成燃油或运往商业存储设施的原油量,来估计能进入战略石油储备库的原油量。今年这个量约为每天120万桶,大大高于去年的491,000桶,总计储备量达到4亿桶。
中国大量进口原油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路透社近日撰文分析中国原油进口情况,进口的强劲增长并不来自于需求,而是来自迅速增长的石油储备量。
相比于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原油与成品油市场更为担忧中国情况。虽然新闻媒体继续高度聚焦于英国公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原油与燃料市场的动态正在发生变化,可能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表面上看,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的原油进口情况显得很稳健,今年1-5月进口同比增长16.5[%],相当于每日大约749万桶。但有几个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使得进口的强劲表现容易造成误导。
持续进口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油价格持续降低,而我国的原油开采成本又比较高。
2016年,胜利油田就率先关停了小营油田、义和庄油田、套尔河油田和乔庄油田等四个油田。至于关停的原因也很简单,低油价的冲击前所未有,胜利油田2015年首次陷入亏损,由盈利大户变成亏损企业,全年亏损超过92亿元。
虽然近期油价有所回暖,但整体而言仍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工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耗其中大部分原油的炼油厂开始转向出口最终产品。这无疑也从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再加上中国开采成本高等因素,大量从国外进口是预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