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并不代表着石油走向末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和能源来源,读懂石油市场、金融、资本、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永远不会过时
在各类媒体上,与石油市场相关的三权——话语权、定价权、市场配额分配权(如欧佩克产量配额)随处可见。以至于在国内,凡谈到中国的石油安全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等热门话题时,几乎没人会对此事不感到痛心疾首、不义愤填膺甚至不去连连抱怨。但是,这些权力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表达的.又是怎样对石油市场,特别是对石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却少见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专著去讨论。而具有鲜明对照的是,在这些国际石油市场最基本的生存要素都还没有理清的情况下,我们却总习惯于在自家炕头上嬉笑怒骂。
与石油交易相关的石油金融,包括石油金融工程、石油金融工具成为在各类论文、专著、甚至是新闻稿中走秀的名词。但是,石油金融是什么.石油金融工程能干什么.石油金融工具又在起什么作用.它们是用什么样的市场语言表述的.在石油市场上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又能给企业能带来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我们研究的少之又少,而且在西方主流媒体和教科书中也始终讳莫如深,甚至是张冠李戴。
如果对投资(天然气,原油,沥青,白银,铜,铝等贵金属)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盈利不理想的朋友玉儿V信ABAD1688
也就因此,它,看似简单却无法准确诠释,看似透明却总是发生意外,看似公正却总有操纵市场后的和解与事前的豁免,看似公平却总是由别人在替你决策并帮你“理财”,看似公开你却总也搞不清是谁在调控着全局,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国际石油金融市场。
「 被金融印染国际石油市场 」
由于石油可以给人们带来超预期的投资回报与财富,所以,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中,权力争夺、计谋施布以及血腥屠杀的博弈才会始终如影随形。尽管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用*的战争模式去直接占领并攫取矿产资源,但在与石油相关的国际关系、实物贸易反倒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其博弈结果也更加惨烈。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细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将其产业前移,使无疆界金融资本(是金融资本在全球市场化进程中的新发展,是货币资本化的更高形态,是无疆界金融资本同知识资本及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融合)已经逐步走进经济产业链(生物链)倒金字塔体系的顶端(见图一),已经可以轻松地攫取产业资本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中的绝大部分。为此,提出这套市场经济理论的法国经济学家阿莱(Maurice Allais)与美国经济学家拉鲁奇(Lyndon La Rouche)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玉儿镶金V信ABAD1688
在阿莱的眼中,全球金融体系都在“发疯”,市场成了赌场。而在这个赌场中,每天全球外汇交易量都超过了2万亿美元,但真正与生产有关的不到3[%],另外的97[%]都与投机活动有关。而造成这种“虚拟性”的金融资产无限膨胀的真正罪魁祸首是金融市场的畸形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和它们对市场核裂变般的作用。
如果对投资(天然气,原油,沥青,白银,铜,铝等贵金属)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盈利不理想的朋友玉儿V信ABAD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