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利论金
【导语】
与英国脱欧带来的担忧相比,中国的原油和产品市场却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当媒体还在对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进行穷追猛打之时,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原油和燃料市场发生了转变,这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消息面】
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中国的原油进口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今年前5个月的进口量为749万桶/日,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6.5[%]。但是目前有几大因素显示,中国强劲的原油进口势头似乎只是表像。
首先,中国国内原油产量下降,官方数据显示今年5月原油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3[%],导致今年前5个月的原油产量下降了3.7[%]。今年1-5月,中国原油产量为8500万吨,相当于408万桶/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万桶/日。这就意味着今年前5个月近100万桶/日的额外进口原油中至少有17万桶/日仅仅是为了替代下降的国内产量。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似乎在加速对原油进行持续性战略储存。由于政府部门未公开原油储量,获取原油储量的最好方法是将进口原油和国内生产原油的总量减去炼油厂的原油吞吐量。今年前5个月的原油进口和国内生产总量上升至2.409亿吨,而炼油厂的原油吞吐量为2.273亿吨。这表示有1960万吨原油,约合94.1万桶/日,进入了商业或战略储存。这大大高于2015年的数据,2015年原油进口和国内产量总数与炼油厂吞吐量相差约56万桶/日。
第三个因素是成品油出口增长,尤其是汽油和中间馏分油,如柴油和煤油。今年前5个月,柴油出口量暴增322[%],约27.1万桶/日,航空煤油出口增长8[%],约24.5万桶/日,汽油出口增长63.5[%],约18.7万桶/日。
【实时分析】
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很明显,中国原油进口的强劲增长并不是因为需求增长,事实上,中国石油(601857)产品的实际消费有可能并没有增长。炼油厂原油吞吐量的分析显示,今年前5个月的柴油产量下降了2.2[%],这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观点。
柴油的产量下降和出口剧增,表明中国经济也在苦苦挣扎,因为燃料的主要用途是货物运输和施工。但是,今年前5个月,中国炼油厂的汽油产量增加了9[%],表明中国经济的性质正在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炼油厂也在最大化汽油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长,日益增多的小汽车标志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的原油进口仍然有可能继续增长,如果未公开的战略储存继续进行的话,更会增加进口。但是更加明确的一点是,中国在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亚洲的燃料出口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可能持续变大。
【仁利寄语】
分析师这7年中,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纵观国际热潮,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是现货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和仁利聊聊。现货投资,很多时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心,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要么,你错失机会,要么,你跌入陷阱。现货市场运动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趋势。顺势而为是投资者长期生存并获得盈利的重要法则。仁利老师微信: Jrfxs1 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