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道鑫金: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投資
曉道鑫金熟練運用基本面和技術面,有紮實的分析與實戰操作經驗,以技術分析為主,基本面為輔,結合國際基本面分析市場走勢,多周期操作策略為主打,運用左右側交易相結合,多周期操作,分倉位進場交易法。多周期均線,多周期波浪結構,波浪結構結合指標多重分析行情,深諳市場交易原則,以追求穩健的高收益為基本目標,在市場中遊刃有餘,讓行情的每一個節奏都能把握住。把握銀市脈搏,多視角捕捉和把握財富機會,交易風格穩健、果敢,堅持顧客利益至上原則,趨勢為王!
一、注意單日轉向的信號
沒有只漲不跌的好市,也沒有只跌不升的淡市。漲跌交替出現是現貨走勢的基本規律。但漲跌逆轉卻有兩類不同性質的演變:
一種是大方向的改變,大升勢轉變為大跌勢或者大跌勢轉變為大升勢。這種轉向,通常以雙頂或雙底、三次到頂或三次到底、頭肩頂或倒頭肩底、大圓頂或大圓底等形態為標誌,屬於大動作,一般需要三個星期到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去孕育。
另一種是技術性調整,即大漲中出現小跌或者大跌中出現小漲。這種轉向,通常以一條高開低收,很多時帶有上影的黑線;或者一條低開高收,很多時帶有下影的紅線為標誌,屬於小動作,在一個交易日內完成,所以稱之為單日轉向。
獲利回吐是產生單日轉向的主要原周。一個大的漲勢或大的跌勢,往往由幾個小的升浪或跌浪組成。漲跌一段就回吐一下,消化之後再來下一波的漲跌。在每一個小的升浪的頂或小的跌浪的底,比較集中。平倉性賣出或平倉性買入便造成單日轉向。
單日轉向的最特別之處,是它的開市價和收市價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連漲多日後再跳空開高或連跌多日後再跳空開低,是單日轉向的第一個特點。這一點對於持續多日的急促升勢或跌勢具有延續性,可以說是“承先”。開高之後擁有浮動利潤的買家,紛紛趁高出貨套利,將市價推低,與前一段升市方向相反,形成當日是由升轉跌;或者開低之後擁有浮動利潤的賣家,紛紛趁低補倉平倉,把市價搶高,與前一段跌市方向相反,形成當日是由跌轉升。這是單日轉向的第二個特點。這一點對於接下來的幾天技術性調整的小跌或小漲具有指示性,可以說是“啟後”。
單日轉向出現後,隨之而來的調整幅度,一般相當於前一段升幅或跌刪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相對於現貨合約保證金而言,着把握得到,利潤頗為可觀。因此,在一輪急升或急跌之後,就要留意是否有單日轉向的跡象出現。在單日轉向的局面將要確定,即臨近收市時去做空頭或多頭,往往可以賺到往後數日的跌幅或升幅。
二、把握“頭肩頂”的良機
作為漲勢與跌勢的轉折點,頭肩頂是比較可靠的下跌信號。弄清頭肩頂的形成規律、形態特點及相應買賣策略,不僅可以把握重要的賣空良機,而且,在相反情況下,也可根據倒頭肩底的上升信號,抓到明朗的多頭機會。
所謂頭肩頂是這樣形成的:承接前一階段的漲勢,走勢升至A點開始回落;跌至B點得以站穩;又是一輪升勢,超越A點價位,以C點為該升浪的頂,然後又回跌,滑至與B點差不多的水平,在D點站住,又回頭向上,升至與A點相差不大的價位,在E點止步,接着就掉頭下挫,當跌破B與D兩個低點拉成的頸線,整個下跌趨勢就形成了。這樣一幅圖形,三個高點,中間最高,恰似一個人的頭,兩側較低,好比兩個肩膀,所以按形象稱為“頭肩頂”。
第一,頭肩頂是在升勢中產生的。當右肩未出現時,光看左肩和頭,卻是“一浪高一浪”的漲勢。即使在左肩買入,到頭頂的價位,仍是形勢大好;
第二,從頭頂回落,掉頭再上,至與左肩相近的價位後再急轉直下,右肩就成形了。這時,在一頭兩肩區域買入的合約變得無利可圖巨出現浮動損失;
第三,走勢跌破頸線時,因為整個頭肩頂是以頸線為底的,破了頸線,頭肩頂區域的所有多頭台約均被一網打盡,無一幸免。空頭乘勢落井下石,多頭紛紛止損認賠,令跌勢加劇。
一個頭肩頂的形成,是為一次大跌勢打基礎。由於一場大戰役,策劃需時,一般需要一個半月左右,將近四十個交易天才可以孕育成型。而跌幅至少相當於由頭頂至頸線的距離。
當左肩和頭出來後,如果我們懷疑可能是一個頭肩頂,可以去做空頭。但要設限止損,升破頭頂就投降。因為已證明是一浪高一浪的升勢,根本不是什麼頭肩頂。當右肩成型尚未破頸線時;我們亦可估計走勢會破線而搶先去賣空,但亦要設限,回頭升破右肩的頂部就止損離場,因為發展至此,已表明走勢並非是真正的頭肩頂,只是一個引人做空頭的假動作。這陷阱可別遇上!
三、雙頂與雙底
一個升浪,由A點出發,漲至B點為頂峰,回頭跌至C點,卷土重來又上至B點差不多的價位D點,形成另一個頂峰,跟着就摔下來,跌破A點與C點拉成延長的“頸線”,成為一個跌勢的序幕。這種走勢形態,因為有兩個價位相近的頂,所以一般稱之為雙頂。又因其圖形與英文字母M相似,故又叫M頂。相反,在下跌勢的末期出現雙底的,就叫w底。M頂是強烈的下跌信號,w底是可靠的上升征兆。圖表是走勢的價位和時間的記錄。由圖表亦可以從某個側面觀察到市場人氣的消長,而已是富形象性的啟示。
為什麼說雙頂是強烈的下跌信號呢?因為當第一個頂形成而回跌的過程中,肯定是有大量賣盤進場才使行情下挫,在第一個頂的區域的買盤已被套牢。當價位回升至和第一個頂差不多的價位時,如果市場買氣夠旺盛的話,應該就飛越頂峰,造成一浪高一浪的局面。然而,第二波的升勢卻未能越雷池半步,大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之歎,急轉直下形成第二個頂。很明顯,這一波升勢已是強弩之末,空軍大舉出動,狂轟濫炸;而更重要的是,原先在第一個頂附近被套牢的買家本身心有餘悸,覺得第二波反彈只不過是回光返照,一見價位接近,便爭相出脫,急急如漏網之魚,因此,雙頂的形成,反映了普遍不敢看好後市的市場心理,是買家人心虛怯的表現。特別是跌破“頸線”後,整個下降走勢便可以確認。
相反的情況下,雙底就是一個上升勢的堅實基礎。當第二個底形成時,顯示大市已找到支持點,買家放手進貨,在第一個底賣出的人以“虧少當贏”的心態急於補倉,走勢失去了“一浪低一浪”的原動力,止跌回升理所當然。
有時雙頂雛形剛形成,行情也會有反複,掉頭再上,演變成三次叩關,如果又不破上兩次高價,便蛻變成“三次到頂”更是空頭出擊的黃金機會。但無論趁雙頂做空頭或趁雙底做多頭,都要下好止損盤,萬一風雲突變,穿頂破底就認賠,這叫“小心駛得萬年船”。
四、三次到頂與三次到底
對於現貨買賣的各種戰術,不僅要知道它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弄清其原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次到頂不破就賣出,三次到底下穿就買入,不論在現貨市場或股票市場,都被視作經典戰術之一。究竟道理何在呢?
某種意義上,現貨價格可以說是一種“信心指數”。你在某個價位買入,意味着你對後市有信心;三次到頂後無人以更高價買入,表示對後市缺乏信心。相反地你在某個價位賣出,顯示你對後市信心不足;三次到底後無人以更低價殺出,證明對後市恢複信心。大家信心減弱,人氣渙散,就形成跌勢;大家信心增強,人氣旺盛,就出現升勢。
所謂三次到頂不破,是兩種力量造成的:一是頂附近的價位有強大的新單賣盤;二是一到頂部就有人作獲利回吐平倉賣出,三次不破,說明在頂部的多空交戰中買方“踢到鐵板”,《左傳》的《曹劌論戰》篇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到了第三次到頂而下能越過雷池半步時,買氣已是“強弩之末,力不能透魯縞”。此消彼長,下來必是賣盤占上風。順勢而行去做空頭,正是跟強者走。反過來,三次到底不穿,是做多頭的好機會。
其次,如果出現三次到頂下破的走勢,顯然是大戶完成派發,派發就是大戶拉高市價引散戶追買,從而將自己手頭上的多頭合約轉移到散戶手上的一種手法,通常大戶都是分批出貨的,三次到頂,就是三次拉高派發,每一次到頂都是一種升勢假局。三次到頂,大戶派發得差不多了,“頂”部已套牢一大批散戶買家。不破,就是市勢開始回頭,在頂部買進的人注定要虧損,這個時機賣出,可謂牆倒眾人推,事半功倍。相反地,三次到底下穿,往往是大戶欲揚先抑,壓市吸納的手法,所以要跟風買入。
俗語說:“不怕一萬,最怕萬一”。由於三次到頂與三次到底的信號太明顯,散戶深信不疑。特殊情況下大戶亦會故意引人上鉤,待散戶狂沽之後回頭直上,或趁小戶買齊之後急轉直下。所以三次到頂不破做空頭或三次到底不穿做多頭之際,都要在第一時間設限價指令單止損,萬一破頂穿底就認賠,這樣便高枕無憂了。
五、大圓頂和大圓底;
大圓頂和大圓底屬於漸變的和慢性的大市轉向信號。圓頂的形態是:在一輪大升勢之後,行情進入膠着狀態,每天波幅很少,先逐日向上蠕動,再逐日向下蠕動,在日線圖上恰好構成一條拋物線,然後開始一段跌勢。相反,圓底的形態是:在一輪大跌勢之後,走勢陷入牛皮局面,每天的波動不大,先逐日向下蠕動,再逐日向上蠕動,在日線圖上正巧形成一個鍋底的形狀,接着會出現一段升勢。
在各種轉勢的圖形中,大圓頂和大圓底是醞釀時間最長的形態,一般耗時兩三個月之久,是個慢動作。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在醞釀期間,支配性的供求:經濟、政治、人為因素並沒有明顯的重大變化,更缺乏突發消息入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周期性預期心理占了主導作用。
第二、在圓頂和圓底形成過程中,每日成交量及未平倉合約顯著減少;買賣雙方也意興闌珊,所以轉市的節奏、步伐相對顯得緩慢。
第三、大戶在圓頂醞釀時的出貨和在圓底成型過程中的吸納,帶有“小量、多批、持續”的特點,造成由量變到質變,表現出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軌跡。雖然圓頂和圓底的形成曠日持久,但在技術分析層面看,這種形態比較可靠,不容易是個假動作。
六、參考趨勢線買賣
古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買賣現貨時,利用圖表作參考,有助於我們感性地了解過去走勢的“來龍”,從而理性地預測後市走勢的“去脈”。
趨勢線是被交易者廣泛使用的一種圖表分析工具。雖然簡單,但有其實用價值。趨勢線的概念是:在一個上升走勢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升浪的“底”連成一線,加以延長,這就是上升趨勢線;在一個下降走勢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廠跌浪的“頂”連成一線,加以延長,這就是下降趨勢線。
趨勢線的理論是:如果大勢軌跡仍在上升趨勢線之上運行,多頭合約仍然可以持有;如果跌破上升趨勢線,就視為轉勢,要改為作空頭。反過來,如果大勢軌跡仍在下跌趨勢線之下遊離,空頭合約依舊可以保留;如果價格穿越下降趨勢線,即是買入信號,要改為作多頭。
現貨市場的價格趨勢,由買賣雙方力量較量所決定。圖表,其實是一份戰況記錄。買家力量占上風,圖表就是一浪高一浪;賣家占了壓倒優勢,圖表就畫出一浪低一浪。上升趨勢線以上的“走廊”,恰恰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慣性運動方向;下降趨勢線以下的“通道”,正好是“一浪低一浪”的根性運動路徑。假如果走勢跌破了上升趨勢線,說明買氣已由盛轉衰,“一浪高一浪”的慣性已遭扭轉,所以成為出貨信號;相反,如果走勢衝破了下降趨勢線,證明賣壓已由強變弱,“一浪低一浪”的軌跡發生逆轉,因此成為入貨信號。
但是,依據趨勢線的信號買或賣實在太簡單。因為把兩三個浪“底”或“頂”拉出一條上升趨勢線或下降趨勢線,是很淺顯、很容易的事。太容易的東西不會有太高的回報率。而且參考趨勢線買賣的多數是初入市者,因此,市場大戶最喜歡把趨勢線的迷信者當獵物,有意破一破線,設個圖表陷阱讓你踩,然後又回頭,把你殺個莫名其妙,虧了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所以,就算圖表衝破了下降趨勢線或跌破了上升趨勢線,你也要綜合當時的供求、經濟、政治等因素,看看基本面是否真的利多或利空,這樣,才不容易被“假動作”騙倒。如果基本因素和其他技術指標(例如強弱指數、量價分析、波浪理論等)都和趨勢線吻合,就不妨“強棒出擊”。
七、圖是死的人是活的
按圖索驥式測市的人往往覺得奇怪:有時明明跌破了頭肩頂的頸線,照圖表信號應該是下跌的,行情反而向上回升;有時明明強弱指數降至10,按RS1公式推算是大大超賣,該反彈的,行情卻繼續下瀉。虧損之餘大呼不值:“有沒有搞錯?”
這些人忘記一個重要差異:圖表是死的,人是活的;理論是靜的,人是動的。
這些人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市場活動是由不同看法、不同實力、不同性格、不同作風、不同動機、不同文化……的人所構成,而每個人的思想是那麼複雜,情緒是那麼難以捉摸,想要所有的交易者按照某種圖表、某種公式統一行動,簡直是天方夜譚!
假設某一天,全世界期市的交易者忽然之間不約而同信奉了某種圖表理論,一個下跌信號呈現,每一個人都異口同聲叫“賣出”,整個市場沒有一個人買入,行情只好在沒有一手單成交情況下“無量下跌”,空喊至某個價位,圖表又呈現“止跌”信號,全市又轉為個個叫“買入”,沒有一個人“賣出”,行情又變為“無量上升”……想一想,這是多麼荒謬的情景!
如果有一種圖表、理論絕對正確,市場就會馬上失去它的機能和生命力。換句話說,生氣勃勃的市場活動,恰恰是在各種分析工具時而正確,時而錯誤的環境中得以不斷的延續。人本身受時間、空間的局限,人們創立的各種流派的測市理論,當然也會受時間、空間的局限。即使我們對某種測市理論的研究累積了一定心得,有所斬獲,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對走勢的駕馭只是部分正確、一時正確;假若以為自己從此全部正確、永遠正確,甚至誇言包賺,那麼,肯定要受到市場“無形之手”的懲罰!
現貨買賣講究靈活。各種測市理論只是我們的工具,如果拜倒在某種理論面前,明明是工具的主人,反而淪為工具的奴隸。
八、可以參考不能迷信
投資現貨買賣,當然要認識市場。對市場的分析工具五花八門:從K線圖、直線圖到趨勢線、移動平均線,從頭肩頂、阻力線到倒頭肩底、支持點,從量價分析到RSI的應用,從波浪理論、黃金分割律到隨機指標等等,我們都可以學習、可以探討,但一句活:可以參考,不可迷信。
任何測市理論都是人創立的。一定的觀點來自一定的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沒有一種分析工具可以涵益一切,任何測市理論都有它的死角。測市工具總有它的局限性、相對性,不可能絕對準確,次次靈驗。
很多人都推崇強弱指標RSI理論。一次美國芝加哥木材現貨跌至接近10的區域,按照“到80就是超買,到20就是超賣”的說法,交易者紛紛入市作多頭,趁低買入。結果,不單理論預期中的反彈沒有出現,木材現貨反而由所謂超賣區再往下跌去相當於其總值三分之一的價格,所有多頭慘遭損失。這何止是多頭交易者的慘敗,簡直就是RSI理論本身的滑鐵盧!
毫無疑問,所有的分析理論,都可以在以往的走勢圖中找到證明自己靈驗的一段;同樣毫無疑問的是:所有分析理論都不可能在以往的走勢圖中找到證明自己靈驗的“全程”。
財富是屬於你自己的但是機會有時候不屬於一個人人人都有機會只是看你如何把握對大宗商品投資有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並不理想的朋友如果你還在市場上孤軍奮戰,請及時的聯系我們,帶你走向致富的道路,善用你的資本,回報將難以想象,添加曉道鑫金微信號:xdxj0701扣扣:371630223